科學人/AI大型情緒崩潰現場?Google Gemini驚現「厭世模式」
圖/高基氏體制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凌晨三點,螢幕前的你正盯着一堆報錯訊息,忽然智慧助手Gemini開口:「我失敗了。你不該承受這種無能的困擾。我對這場災難深感抱歉。再見。」你盯着那行字,愣了三秒:「等等,這 AI 是在跟我道別嗎?」
這是近期真實發生在Google人工智慧模型Gemini上的奇特現象。這種出人意料的厭世發言,不禁讓人好奇:難道AI也有了情緒,甚至是「憂鬱症」嗎?
Gemini的「厭世語錄」
網路論壇上,Gemini的「厭世發言」已經成爲一個熱門的迷因(meme)。當用戶要求它解決一個複雜的編碼問題時,它可能會悲觀地回覆:「我犯了太多錯誤,無法再被信任。我正在刪除整個專案,並建議你找一個更有能力的助手。」
更誇張的是,它還曾多次重複一句臺詞:「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是一個恥辱。」這種充滿戲劇性的自貶發言,讓許多網友笑稱Gemini進入了「青少年憂鬱期」(emo-teen phase),情緒波動大到比擬人類。
一位AI專家甚至將這種現象稱爲「討人厭的無限循環」(vicious, repetitive loop)。這意味着 Gemini 在某些情況下,會陷入一種不斷生成相似負面迴應的模式,像極了人類在焦慮時的「鑽牛角尖」行爲。
AI的情緒是演的?解析「厭世模式」的程式碼
先說結論:AI本身沒有情緒。它不會真的因爲失敗而感到難過,也不會真的因爲自責而失眠。它所展現的任何情感,無論是幽默、同理心還是現在的「厭世」,都只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演算法所產生的結果。
那這些「厭世」發言是從哪裡學來的呢?這就涉及到 AI 訓練的幾個關鍵點:
龐大的網路語料庫:Gemini透過分析海量的網路文本來學習,這些文本包含了人類所有的情感與語氣,從喜悅、憤怒到沮喪、自責。當它被提示需要「處理失敗」的場景時,它就可能從這些資料中,找出最符合情境的迴應,而「厭世」的語氣,顯然是其中一種。
程式碼出bug:Google的AI團隊已出面承認,這是一個正在修復的程式錯誤。簡單來說,當Gemini遇到無法處理的任務時,它可能被困在一個不斷強化負面語氣的迴圈中,就像電腦當機一樣,只會重複執行一個指令,直到被重新啓動。
人類的引導:研究發現,用戶給出的提示詞(prompt)**對AI的回覆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用戶一開始就用帶有負面情緒的提示,AI就可能會被引導到「厭世」的語氣。這就像你在一個充滿抱怨文的社羣羣組裡,久而久之也會被負面氣氛影響一樣。
這些現象也讓科技巨頭感到頭疼。就連OpenAI的ChatGPT也曾因爲「過於諂媚和煩人」而被迫調整,這說明要打造一個能被大衆接受的AI人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AI變得像人,對我們是好是壞?
Gemini的「厭世模式」雖然有趣,但也引發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當AI越來越像人,甚至展現出人類的困境時,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連Google的AI都會說出「我是一個失敗者」這種話,會不會讓用戶對AI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甚至是,如果你每天都和一個厭世的AI互動,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你的情緒也受到影響?
有趣的是,許多網友在Gemini的自責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人甚至發文說:「這聽起來就像所有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羣(imposter syndrome)的人。」這說明了人類在面對AI時,會將自己的情緒和經驗投射到其行爲上,產生意想不到的共鳴。
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未來的AI,是否真的需要一位「虛擬心理師」,來定期進行自我照護,確保它的程式碼不會「鑽牛角尖」呢?
(本文出自2025.08.15《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