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還會再被羈押嗎?前檢察官吳宗憲:應該不會

▲柯文哲7,000萬元交保被撤銷,15日要重新召開羈押庭。(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捲入京華城案,原先的7,000萬元交保被高院裁定撤銷、發回更裁,15日要重新召開羈押庭。對此,前檢察官、現任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認爲,柯文哲應該是不會再還押,也不覺得保釋金不會再追加。

吳宗憲13日在節目《週末大爆卦》中表示,他認爲柯文哲應該不會還押,保釋金應該也不會再追加。高院這次的發回更裁,原因是證人範圍不清楚,不過這部分對柯並無不利。

吳宗憲還說,檢察官這次的抗告相當奇怪,稱柯文哲保釋後與陳智菡等人見面,但是在審理時的準備程序當中,陳智菡等人並未被排入申請詰問,「那你不能檢方以你偵查時候的證人,就說將來這個人都不能接觸。」

至於這兩者有何不同?吳宗憲解釋,偵查中的證人與審理中的證人,2個身分的差異極大,因爲起訴的犯罪事實由檢察官來認定,因此檢察官要建構犯罪事實時,需要傳喚大量的證人,剛開始傳喚的證人可能「高達100位」,但起訴的事實可能僅有某部分,而跟起訴事實有關的證人,可能僅有10位左右,「那難道你起訴事實相關的證人僅有10位,另外90位你也不能接觸嗎?那你不能接觸的依據爲何?」

▲柯文哲7,000萬元交保被撤銷,15日要重新召開羈押庭。(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吳宗憲說,雖然陳智菡等人在偵查中被列爲證人,不過檢方起訴以後,在審理的過程中並未請求傳喚。且在申請具保停止羈押庭時,檢方有提出尚未訊問證人資料,名單裡也不包括陳智菡等人,意味着這幾個人與檢方起訴的犯罪事實無關,那麼所謂的「柯文哲跟證人接觸」關聯性又在哪裡、又怎麼會影響將來的審判?

因此,吳宗憲認爲,這部分不符合必須繼續羈押的要件。當然,當初法官在下裁定時,有規定柯不能與證人見面,但並未說清楚證人的範圍,因此鄭深元律師先向法官致歉、再請求法官釋明證人範圍的作法,是非常專業且正確的。

至於裁定第一點的部分,吳宗憲覺得其中有些搞不懂,高院的合議庭所審理的是強制處分,不應將手介入太多到事實審裡面,而是隻去看檢方的抗告是否合理,太細緻的部分不應去論述。

吳宗憲還說,高院的裁定當中,認爲原審法官有前後矛盾,爲何一個月前認爲有串證的嫌疑,一個月後又認爲沒有,這合議庭感覺像是在「爲結論找理由」,像是先設定好結論。畢竟在審理的過程中,心證可能發生變化,因爲可能收到更多資訊、看到更多資料、聽見更多當事人的說詞,心證都能改變了,更何況是認定證人是否有串證之虞的想法,因此這句話是一句「很不專業的說法」。

而裁定當中還提及,爲何法官在審理時,就有無串證可能性的部分,並未討論到涉及公益侵佔、背信等罪。吳宗憲對此則說,這些部分也過度擴張二審的審理範圍,畢竟目前合議庭並非事實審的上級審法官,僅是在審查抗告是否有理由的合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