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羣優化+產品調整:銀行零售蓄勢破局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截至3月22日,已有近20家A股上市銀行發佈2024年業績報告或業績快報。整體來看,零售業務營收、淨利及資產質量持續下滑趨勢凸顯,多家銀行出現零售業務利潤同比兩位數降幅。
不過,2025年在國家提振消費的各項舉措推動下,銀行零售業務將逐步進入提速發展階段。
零售利潤下降
受讓利實體經濟、銀保渠道降費、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消費需求不振等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銀行零售業務出現調整。
年報顯示,2024年交通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實現營收1025.96億元,同比降幅5.3%;實現利潤191.97億元,同比降幅41.79%。平安銀行2024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收712.55億元,同比降幅25.9%;實現利潤3.56億元,同比降幅94.8%。重慶銀行2024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收30億元,同比增幅26.18%;實現利潤4.44億元,同比降幅28.86%。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銀行業2024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指出,2024年上半年,10家境內大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總營收相較上年同期平均下降7%,兩年內平均增速從5%降至-7%,營收規模大幅下降;從利潤佔比情況來看,零售金融業務條線利潤貢獻平均佔比爲29%,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表示,當前我國經濟處於穩步復甦過程中,居民消費意願仍需提升,對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需求依然不足,表現爲居民貸款規模增長持續放緩,業務淨息差不斷收窄;居民多元化配置資產意願提升,銀行的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空間較大,但受近期債券市場波動加大以及銀行代銷資管、保險產品費率及佣金率壓降等因素影響,相關收入增長面臨較大壓力。總體而言,銀行零售業務的規模、盈利增長面臨一定挑戰。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也表示,就目前情況看,受內需不足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零售業務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進一步強調,當前環境下,一些零售業務佔比相對較高的銀行承受着更大的壓力,主要體現在規模增長較爲乏力、息差不斷收窄的同時定價內卷加劇等方面。
與此同時,不良率上升,使得零售業務經營面臨挑戰。邵科指出,部分零售客戶的風險有所上行,相關信用卡、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的不良貸款率出現一定上升趨勢。任濤也表示,前期下沉的高定價客戶近年來風險有所暴露,風險處置壓力有所加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交通銀行個人逾期貸款率2.14%,較上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1.39%,較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重慶銀行零售貸款不良貸款率2.71%,較上年末上升0.73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項有志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當前零售信貸業務面臨內外部壓力。“我們主動調壓了高風險的業務,且壓降數量明顯,也就導致相應板塊信貸業務調整更爲明顯。”
在此背景下,各家銀行紛紛加快零售業務轉型,全面調整發展策略,優化零售客羣業務結構的同時,強化不良風險的緩釋。
銀登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573項,涉及業務規模達1583.5億元。
在婁飛鵬看來,部分商業銀行加快推進零售信貸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壓降不良資產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其流動性水平,減少不良資產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損失,降低不良資產對資本金的佔用,提高風險抵禦能力,並且用釋放出的資本金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貸款,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等,也有助於商業銀行甩掉包袱,更好發展零售貸款。
中風險產品體系轉型勢起
加快不良資產處置的同時,強化零售新增業務的風險管控成爲銀行零售業務策略調整的重中之重。
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在年報發佈會上強調,當前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其背後核心是客戶結構的問題。一年多以來,平安銀行重點梳理清楚了零售業務發展戰略,明確“以零售爲主,帶有科技基因”的戰略定位,同時進行產品風險管控的調整。“我們的風險門檻不斷提高,過去一年多我們很快調整了高利差、高風險的產品。”
平安銀行首席風險官吳雷鳴也表示,這一輪的零售改革核心是中風險產品體系的構建。“我們摒棄了以前單一的代表產品,而真正地迴歸到以客戶爲中心,建立以客戶爲中心的產品服務體系,並且發揮好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和科技的優勢,進而打造綜合性的中風險產品體系。”
吳雷鳴介紹,這期間有三個重點因素:一是強調自主獲客;二是做好客戶的分層和產品的組合,通過產品服務組合,爲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的綜合服務;三是重點打造集中風控和資產組合邏輯,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做大規模。
整體來看,去年以來多家銀行在優化業務結構、提升零售業務風險管控方面佈局力度持續增強。重慶銀行在研報中指出,2024年該行深入推進結構優化工程,在資產結構、負債結構、資本結構、收入結構等方面全面落實調整優化策略。
交通銀行副行長顧斌在年報發佈會上表示,交通銀行在重點領域的風險化解措施繼續有序推進,將統籌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有信心繼續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下一步會繼續深化落實防範化解風險各項重點工作;加強對零售資產的質量管控,整體提升零售資產經營管理能力。
在業務機構優化、風險管控門檻上升的各種舉措影響下,零售業務正在蓄勢破局。
項有志透露,目前零售的一些先行指標已經出現一些向好的跡象,不良的高峰峰值已經過去,逐步出現了風險基本肅清的拐點趨勢。“今年已經在逐步地恢復,整體的拐點趨勢正在逐步形成。”
冀光恆也強調,現在零售業務已經基本實現了第一步“止血”的目標,但“造血”仍需要一個過程。“要走出來,大概3到5年的時間。”
進入2025年,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爲,銀行零售業務將進入提速發展階段。
婁飛鵬指出,年初以來,圍繞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振消費等,出臺了較多的宏觀政策,爲商業銀行更好服務小微企業、支持居民消費等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也有多項實質性的政策舉措,爲商業銀行加大金融服務營造了更好的政策環境。
任濤指出,國家各項刺激消費的相關政策有助於提振消費情緒,爲銀行開展零售業務提供一定支撐,有助於其實現上量、維護存量客戶、拓展增量客源,彌補息差收窄的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不僅需要加大零售業務發展,還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婁飛鵬表示。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