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西醫結合微創保宮治療子宮腺肌病
科普|中西醫結合微創保宮治療子宮腺肌病
縱相新聞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爲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瀰漫性增大、痛經、月經量增多甚至不孕。傳統治療方式往往以藥物控制症狀或直接切除子宮爲主,但隨着醫學技術進步和患者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中西醫結合微創保宮治療成爲越來越多女性的最佳首選方案。楊偉紅主任將系統介紹子宮腺肌病的病因、症狀,並重點解析中西醫結合微創保宮治療的最新進展,幫助患者科學應對這一“隱形的婦科殺手”。
一、子宮腺肌症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
目前已知,以下因素顯著增加患病風險:
1. 子宮手術創傷史:剖宮產、人工流產、診斷性刮宮、子宮肌瘤剔除術等任何破壞子宮肌層與內膜之間天然屏障(子宮內膜-肌層交界區)的操作,都可能 爲內膜細胞“潛入”肌層打開方便之門。
2. 多次妊娠與分娩:懷孕和分娩過程本身對子宮壁就是一種擴張和損傷,多次經歷此過程增加了內膜“越界”的機會。
3. 慢性子宮內膜炎:持續的宮內炎症可能削弱內膜與肌層間的屏障功能。
4.年齡因素:好發於30-50歲的育齡晚期女性,尤其是接近絕經期的女性。可能與長期雌激素暴露及子宮經歷創傷的次數增多有關。
5.雌激素優勢:腺肌症是雌激素依賴性疾病。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過高或作用時間過長,可能促進異位內膜的生長。
6. 遺傳傾向:研究顯示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風險可能增高。
二、難以忽視的警報:腺肌症的典型與不典型表現
腺肌症的症狀個體差異很大,嚴重程度與病竈浸潤的範圍、深度以及子宮增大的程度並非絕對成正比。有些患者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尤其在疾病早期),僅在體檢時發現。然而,典型的“三聯徵”需要高度警惕:
1.進行性加重的痛經:這是最具特徵性的症狀!
特點:疼痛通常在月經來潮前1周左右開始出現,持續至整個經期甚至結束後幾天。疼痛部位在下腹正中,常呈痙攣性、絞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疼痛程度往往隨時間推移(數月或數年)越來越重,常規止痛藥效果逐漸減弱。
根源:肌層內異位內膜出血、積血導致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質大量釋放;子宮整體增大、變硬、收縮不協調;局部炎症刺激。
2.月經量過多(月經過多)與經期延長:
特點:月經量明顯增多,有大血塊,嚴重者可能出現1-2小時就需更換衛生巾甚至發生“血崩”(大出血)。經期可能超過7天甚至更長。
根源:子宮增大導致宮腔表面積增加;肌層收縮乏力影響止血;合併存在的子宮內膜增生或息肉。
3.子宮增大:
特點:婦科雙合診檢查可觸及子宮呈均勻性、球形增大,質地偏硬,可能有輕壓痛(尤其在經期)。增大的程度不一,有時可達妊娠2-3個月大小。
根源:肌層瀰漫性增生肥厚及病竈浸潤。
4.其他可能伴隨的症狀:
慢性盆腔痛:非經期也可能出現下腹墜脹、隱痛或性交痛。
貧血:長期月經過多必然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爲面色蒼白、乏力、頭暈、心悸、活動後氣短。
不孕或流產:子宮內環境異常(炎症、結構改變、蠕動異常)可能影響胚胎着牀或生長髮育。但並非所有腺肌症患者都不孕。
壓迫症狀:顯著增大的子宮可能壓迫前方膀胱導致尿頻、尿急,壓迫後方直腸引起便秘或排便不適。
三、傳統治療困境
過去,子宮腺肌病的治療常陷入兩難。
藥物保守治療(如止痛藥、激素療法):僅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且長期使用可能帶來副作用(如骨質流失、血栓風險)。
子宮切除術:雖能徹底解決問題,但剝奪了患者的生育能力,並對心理及盆底功能造成影響。
因此,個體化綜合治療成爲現代醫學的重要方向!
四、中西醫結合微創保宮治療:個體化綜合治療策略
治療目標:緩解疼痛、減少月經量、糾正貧血、改善生育(如有需求)、提升生活質量。選擇哪種方案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症狀嚴重程度、生育要求、病竈範圍及個人意願。拒絕“一刀切”的方案。
(一) 藥物治療:一線選擇,控制症狀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主要用於緩解痛經,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作用。在疼痛開始時或預期疼痛前服用效果較好。
激素治療:核心在於降低或對抗雌激素,製造“假孕”或“假絕經”狀態,抑制異位內膜活性。複方口服避孕藥(COC):通過抑制排卵、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子宮內膜萎縮,從而減輕痛經和減少月經量。需週期性或長期連續服用。
孕激素類藥物: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如曼月樂):目前推薦的一線長期藥物治療方案!在宮腔內局部穩定釋放高效孕激素(左炔諾孕酮),直接作用於子宮內膜使其萎縮變薄,顯著減少月經量甚至閉經,有效緩解痛經,全身副作用小。一次放置可維持5年。
口服高效孕激素(如地諾孕素):專門研發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腺肌症。強力抑制排卵和內膜生長,有效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需每日服用。
注射長效孕激素(如醋酸甲羥孕酮DMPA):每3個月注射一次,抑制排卵,常導致閉經,從而緩解症狀。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強力抑制卵巢功能,產生可逆的“藥物性絕經”狀態,顯著降低雌激素水平,使異位內膜萎縮。
(二) 介入治療:微創選擇,保留子宮
子宮動脈栓塞術(UAE):通過股動脈插入導管,將栓塞微粒選擇性注入子宮動脈,阻斷病竈血供,導致異位內膜組織缺血壞死、吸收萎縮。
聚焦超聲消融手術(FUS,如海扶刀):利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從體外精準聚焦於體內病竈,產生高溫(60-100℃)瞬間滅活病竈組織,使其凝固性壞死並逐漸被吸收。
(三) 手術治療:終極解決方案
l.子宮切除術:根治性方法。切除整個子宮(可保留或不保留宮頸)。
優點:徹底治癒,永不復發。
適應症:症狀極其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無生育要求、已完成生育、年齡較大、合併其他婦科疾病者。
缺點:失去生育能力,手術創傷及相應風險,可能影響盆底結構及卵巢功能。
2.腺肌症病竈切除術: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方式,僅切除腺肌症病竈,保留子宮。
優點:保留生育可能;術中可聯合行子宮動脈阻斷術及宮頸支神經阻斷術,提高手術質量,有助於改善痛經症狀、降低術後複發率。
適應症:病竈相對侷限、有強烈生育願望的年輕女性。
缺點:技術難度大,出血風險高,病竈邊界不清導致切除不徹底易復發,術後子宮壁薄弱增加妊娠期子宮破裂風險,妊娠結局可能受影響。
(四)中醫辨證施治:調理體質,減少復發
中醫認爲腺肌病與“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相關,常用方案包括:
中藥內服:如鱉甲煎丸(調節炎症因子,改善卵巢功能)、玄丹散結湯(聯合地諾孕素增效)、益腎活血消癥湯(改善腎虛血瘀證)。
外治法:中藥灌腸、穴位貼敷。
中西醫結合優勢:西醫快速控制病竈,中醫調理體質,減少復發。例如:GnRH-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西藥)縮小子宮後,聯合中藥鞏固療效。
子宮腺肌病不再是“必須切除子宮”的絕症!通過中西醫結合微創保宮治療,患者既能擺脫疼痛,又能保留生育功能,選擇個體化最佳方案。請記住——你的子宮,值得被溫柔守護!
作者: 楊偉紅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