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兒童哮喘並非“長大自愈”

一、什麼是兒童哮喘?科學認識是關鍵

30餘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當然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爲家長我們很難完全杜絕疾病的發生,但是我們卻又不能坐視不理。首先我們要知道兒童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氣道慢性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爲特徵。通俗來講,患兒的氣道對冷空氣、過敏原(如花粉、塵蟎)或病毒感染的刺激異常敏感,容易發生腫脹、黏液分泌增多,從而出現呼吸不暢。並且這種炎症反應並非一次性,而是長期存在,因此哮喘需要持續管理而非臨時應對。家長們需要意識到哮喘並非“長大自愈”:部分家長誤以爲孩子長大後哮喘會消失,但若不規範治療,可能影響肺功能發育,導致平時運動等生活受限,甚至增加成年後慢性肺病的風險。但是通過醫院合適的檢查,規範的藥物控制、定期監測和良好的隨訪,大部分患兒能正常生活和運動。

二、這些症狀別忽視!兒童哮喘的“隱秘信號”

哮喘的典型症狀包括反覆發作的喘息、咳嗽和胸悶,但許多表現易被家長誤認爲“體質弱”或“普通感冒”,經過一些常規治療後就忽視,但是“好好壞壞”,忽視這些容易被混淆的警報。所以以下是需要警惕的細節:

1.典型症狀

反覆喘息:呼吸時發出類似哨音的“咻咻”聲,尤其在夜間或活動後(如跑跳、大笑後)。

持續性乾咳:咳嗽超過2周,抗生素治療無效,且凌晨或夜間加重。

呼吸急促:輕微活動即出現氣短,甚至需要張口呼吸或聳肩用力。

2. 易被忽視的“非典型表現”

運動不耐受:孩子跑步、跳繩後頻繁咳嗽或主動要求休息,可能被誤認爲“缺乏鍛鍊”。

長期“感冒”:反覆被診斷爲“支氣管炎”,但治療後症狀仍週期性出現。

誤以爲的睡眠質量差:因夜間咳嗽或呼吸不暢頻繁醒來,導致白天精神萎靡。

所以,平常所說那些“孩子只是愛咳嗽,多喝熱水就行”“喘息聲是感冒引起的,不用太緊張”的表現背後,真相是這些症狀經過常規治療反覆發生,需及時就醫讓醫生排除哮喘!

三、春季爲何是兒童哮喘的“高危期”?

春季是過敏原和呼吸道感染的雙重“攻擊期”,那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以下因素需高度警惕:

1. 過敏原的激增

春季花粉大量飄散,像樹木(如楊樹、柳樹)和花草花粉隨風傳播,易引發過敏反應。

塵蟎與黴菌的出現:春季潮溼溫暖,牀褥、地毯中的塵蟎繁殖加速,浴室、廚房的黴菌也易滋生,特別是梅雨季節,更是潮溼難耐。

2. 氣溫波動與感染風險

春季冷熱交替,其晝夜溫差大,容易刺激氣道,誘發痙攣。

各種病毒活躍: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感染高發,並且伴隨開學小朋友的聚集,病毒交叉感染風險大大增加,更可能加重哮喘症狀。

3. 家長容易忽視的細節

像未及時清洗空調濾網或是更換空氣淨化器的濾網和清潔,容易導致積聚在裡面的灰塵反而大量在室內播散。

四、春季預防哮喘:家長可以落實的生活管理

兒童戶外可以戴兒童專用口罩,同時避開花粉濃度高的時段(晴朗、有風的上午)。舉個例子,如果對花粉嚴重過敏的小朋友,一旦有喘息症狀或是徵兆,就不要到花園及植物茂盛的地方,平時的話可以讓醫生評估小朋友的嚴重級別來作出相對應的方案。如果暫時不能明確的話,我們首先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度以18-20℃爲好,減少潮溼環境,可減少室內蟎蟲的繁殖和黴菌生長。

裝潢力求簡單潔淨,勿用毛絨地毯;儘量使用沒有甲醛的被褥、牀墊,避免使用羽絨、皮毛等製品;勤洗被褥,多曬太陽;最好使用吸塵器打掃房間,避免塵土飛揚;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合格的淨化器輔助,室內要避免刺激性氣體,如吸菸、樟腦丸等有刺鼻或是揮發性氣味的物品,不種花草;不養寵物;還有一般海鮮以及魚蝦蟹等均可引發哮喘發作的食物,哮喘小朋友應避免食用。

家長不要恐懼運動,可以給小朋友選擇適度運動,只要能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不但能夠有效增強心肺功能,而且對控制病情大有幫助。特別是游泳、慢跑、騎自行車等低強度活動,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喘息,只要合理合適進行,對小朋友的幫助是會很大的。

還有合理穿衣應對天氣變化:採用“洋蔥式穿衣法”,方便隨時增減衣物。外出時用輕薄圍巾遮住口鼻,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

當然少不了規範用藥與監測,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這類控制性藥物,需長期規律使用,不可因症狀緩解而擅自停藥。對於家長也建議學習一些基礎的哮喘知識瞭解吸入裝置使用技巧和應急預案。同時按醫生指導做好定期複查,監測肺功能。

五、緊急情況!這些信號需立即就醫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即使日常管理到位,哮喘仍可能急性發作。若孩子出現以下情況,請及時就醫:

小朋友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無法完整說話,無法平臥,幼兒哭吵,嘴脣或指甲發紫。

哮喘兒童急性發作時藥物無效:使用霧化治療後,症狀未緩解或1小時內反覆發作。

小朋友的身體異常:比如我們常說的出現“三凹徵”(鎖骨、胸骨、肋間肌凹陷),或煩躁不安、大汗淋漓。

六、長期管理:讓孩子自由呼吸的未來

兒童哮喘的長期控制需要家長、醫生和孩子的共同配合,要按照醫生給的治療方案規律、長期、持續及個體化的治療,定期檢查,逐步達到控制及停藥。

建議小朋友家長建立“哮喘日記”:記錄症狀、用藥情況和自測的峰流速值,幫助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心理支持:避免過度保護,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有哮喘,就要規避一切體育活動,恰恰相反,鼓勵孩子參與適齡活動,不要讓小孩子覺得自己和同齡人有“不一樣”,同時告知老師或學校校醫病情,能及時幫助觀察小朋友在校情況。

按時的疫苗接種:例如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注意衛生工作包括勤洗手、勤換衣,良好的個人衛生也是減少交叉感染風險的方法之一。

我們要知道,規範管理的哮喘患兒即使目前肺功能欠佳,在成年後肺功能仍可接近正常水平或正常。所以春季雖是高發期,但科學預防和積極干預能讓孩子享受健康的童年時光。

作者:陳善佳 上海市兒童醫院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