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週報|馬雲現身阿里,多家平臺推出口轉內銷舉措
馬雲現身阿里
“高科技絕不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應該呵護人間煙火。”4月10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出現在阿里雲新財年啓動會上並進行了演講。他表示,未來不是讓AI取代人類,而是應該讓AI解放人類,更懂人類,服務好人類,“我們不是去追求讓機器像人,而是讓機器去理解人類,像人類一樣去思考,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點評:61歲的馬雲近半年來正密集地在國內公開露面,走入螞蟻集團和阿里巴巴園區,關注夸克、閒魚、盒馬、阿里雲等業務的發展。AI是他最爲關心的話題之一。馬雲強調AI必須幫助普通人,能否找到技術變革中由人們生活便利需求催生的創新業務形態,對阿里雲來說或許將是一項更長遠、深刻的挑戰。
京東、盒馬推“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
4月11日,京東宣佈將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未來一年內,京東將大規模採購不低於2000億元的出口轉內銷商品。
同一天,盒馬宣佈面向中國外貿企業開放入駐通道。盒馬錶示,將爲外貿企業開通綠色通道,24 小時專人加急處理,簡化認證流程,縮短審覈認證週期,盒馬後續將上線“外貿專區”。對於有意願創新研發的外貿企業,盒馬計劃協同開發更貼合用戶體驗的新品。
點評: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實戰專家委員會專家、網經社電子商務特約研究員王與劍對第一財經表示,電商平臺推出“出口轉內銷”舉措對平臺和外貿企業而言是雙贏,平臺可以爲消費者提供更豐富和優質的產品,外貿企業也能受益於平臺優秀的供應鏈在國內打開市場。4月9日下午,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組織召開應對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外貿商品出口轉內銷形勢研討會。
傅利葉開源小號人形機器人
4月11日,上海機器人公司傅利葉發佈了第一款開源人形機器人Fourier N1。N1身高1.3米,體重38公斤,全身擁有23個自由度,通體爲黑色,由鋁合金與工程塑料複合構成。N1是傅利葉Nexus開源生態矩陣中的首個落地項目,旨在吸引更多社區場景的開發用戶。
點評:除了傅利葉之外,宇樹、智元都發布了相關開源項目。打造開源生態能讓中小企業、個人開發者等能夠更容易地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參與者能夠利用開源的硬件設計資料、軟件代碼和數據集,降低了硬件製造和軟件開發的成本。但隨着開源項目的發展,需要不斷進行維護和更新,以修復漏洞、優化性能和添加新功能。企業在運營維護這個生態的時候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否則也會導致項目維護不及時,影響開源生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宇樹宣佈近期將開啓搏擊直播
4月10日晚間,宇樹發佈了人形機器人G1拳擊視頻。在視頻中,宇樹除了展現擊打固定目標,即立式沙袋的能力之外,還和人類以及另外一臺G1機器人進行了對打。宇樹在視頻末表示,出於人身安全考慮,G1部分相對安全的功能會在後續陸續進行OTA升級開放給客戶使用。宇樹透露,將會在近一個月左右開啓機器人格鬥直播。
點評:後空翻之後,宇樹又解鎖了一項新技能。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G1在和人類對打拳擊的過程當中,儘管因爲反應速度、攻擊準確性、力度等不足而多次被擊倒,但G1仍然在4秒左右的時間內重新站立起來。硬件的穩定性仍然是宇樹引以爲傲的“王牌”。此次G1的動作展現在與人類的互動上更爲緊密,不過在具體的操控方式上,宇樹並沒有做出更多披露。如何提升G1與人類交互的智能性,仍然是宇樹現階段需要提升的課題之一。
康佳集團控股股東將變,多信源稱可能是華潤集團
康佳集團4月8日晚公告透露,當天收到大股東華僑城的通知,擬由其他央企集團對康佳實施專業化整合,這將導致康佳控股股東變更,但康佳的實控人仍爲國務院國資委。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信源瞭解到,“接盤”康佳的有可能是華潤集團。但截至發稿,康佳尚未公佈新的大股東的信息。
點評:康佳近年在推進戰略轉型的變革中遇到波折,其營收規模一度連續幾年明顯增長,之後又持續收縮,近兩年出現連續虧損。康佳2024年的營業收入預計爲100億-120億元,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26.5億-29.5億元。康佳的總部在深圳,華潤集團的總部在香港,均在粵港澳大灣區。華潤集團旗下有科技及新興產業板塊,其中有華潤微電子等子公司。
美的、海爾、長虹等回購A股
美的集團4月8日發佈回購A股方案稱,擬在一年內斥資不超30億元、不低於15億元,回購A股股份,回購股份將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以增強投資者信心。4月7日晚,海爾智家公告透露,當天首次實施回購A股股份,此前已發佈一年內斥資不超20億元、不低於10億元用於回購A股的方案。4月9日,長虹控股集團宣佈,通過增持及支持旗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增強投資者信心,上述資本運作涉及資金總額預計最高達12億元。此外,石頭科技、京東方、TCL科技等也公佈了回購股份進展及董事長提議回購股份的情況。
點評:上述企業希望通過回購公司股份,來穩定公司股價。這是出於看好上市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景,對公司長期價值認可。部分企業還同時希望用回購股權激勵團隊,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廚房小家電公司業績分化
4月8日晚,小熊電器發佈年報顯示,2024年實現營收47.58億元,同比(下同)增長0.98%;歸母淨利潤28.78億元,減少35.37%;擬每10股派10元(含稅)。另外兩家廚房小家電企業此前已發佈財報。蘇泊爾(002032.SZ)去年營收224.3億元,增長5.27%;歸母淨利潤22.44億元,增長2.97%;擬每10股派28.1元(含稅)。九陽股份(002242.SZ)去年營收88.5億元,減少7.94%;歸母淨利潤1.22億元,減少68.55%;擬每10股派1.5元(含稅)。
點評:國內廚房小家電市場已從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與存量並存的時代。這三家廚房小家電公司去年的業績出現分化,有的量利雙增,有的增收不增利,有的量利雙降,背後是多元化和國際化業務的進展有差異。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廚房小家電企業未來的增長點在於細分市場、多元業務和海外市場的開拓。
蘇寧易購啓動“外貿優品振興計劃”
4月12日,蘇寧易購啓動“外貿優品振興計劃”。蘇寧易購將通過極速入駐通道、流量資源傾斜、反向定製支持等舉措,爲外貿企業提供從入駐到銷售的全鏈路賦能,推動優質外貿商品快速融入國內消費市場。4月至5月,蘇寧易購將在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外貿產業帶核心城市舉辦線下專場諮詢會,提供入駐輔導、運營培訓及代運營服務支持,重點覆蓋家電數碼、家居百貨等品類。
點評:爲積極響應商務部“內外貿一體化”政策號召,助力外貿企業應對國際經貿環境變化,上週,京東、蘇寧易購、盒馬等均推出“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蘇寧易購稱將全面開放“零售服務商”雙線場景運營、商品供應鏈及物流履約服務能力,攜手外貿企業共拓內需新藍海,助力“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品牌”。
機構預計到2030年移動技術對中國經濟貢獻將達2萬億美元
4月10日,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佈《中國移動經濟發展2025》報告。報告預測,到2030年,移動技術與數字化轉型將爲中國經濟貢獻2萬億美元,約佔中國GDP總量的8.3%。其中,製造業在2萬億美元的貢獻更將高達40%。
點評:2024年,移動科技與服務創造的經濟價值達1.2萬億美元,約佔中國GDP的6.2%。GSMA會長白德偉表示,目前,5G已佔據中國移動連接總量半數以上,成爲移動產業對中國GDP萬億級美元貢獻的基石。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中國的運營商正將AI打造爲跨行業智能解決方案的核心引擎。
創投風向標
企查查數據顯示,本週(4.4-4.11)生物醫藥賽道共發生6起融資事件,與上週(3.29-4.3)相比,融資數量增加5起。其中專注於利用基於AI的計算藥物設計方法和化學生物學技術的璞諾智藥獲得來自合肥產投資本、協耀投資、泰格醫藥的天使輪融資。
半導體賽道共發生15起融資事件,較上週增加7起。其中人工智能感知與邊緣計算芯片廠商愛芯元智完成來自寧波通商基金、鎮海產業基金、兩江資本、元禾璞華C輪融資。
人工智能賽道共發生6起融資事件,較上週減少4起。其中機器人研發製造商博智仿生機器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完成來自深創投的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