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週報|雷軍迴應小米汽車事故;OpenAI融資400億美元
雷軍迴應小米汽車事故進展
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施工改道區域,三名女大學生駕駛無激光雷達小米SU7標準版發生交通事故,最終導致3名乘員死亡。4月1日,小米集團(1810.HK)董事長雷軍在微博發文:“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
點評:此次事故目前仍在警方調查階段,一方面,事故發生後小米官方迴應速度引發質疑;另一方面,事故引發行業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穩定性與安全性的擔憂。此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無序競爭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家將着力整治市場亂象,嚴格查處技術標準不達標、質量安全不過關的產品,守牢質量安全底線。
OpenAI融資400億美元
當地時間3月31日,OpenAI宣佈,公司進行了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到400億美元,投後估值達到3000億美元。有消息稱,軟銀將爲此輪融資提供75%資金,其餘部分來自微軟、Coatue Management、Altimeter Capital和Thrive Capital。
點評:OpenAI的估值快速“膨脹”。去年10月,OpenAI在上一輪融資中籌集66億美元,融資後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以美股3月31日收盤價計算,OpenAI的估值超過了美股英特爾(990億美元)和AMD(1661億美元)的市值總和2651億美元,也超過高通(1699億美元)、阿斯麥(2606億美元)的市值,逼近阿里巴巴(3140億美元)的市值。
京東與達達敲定私有化最終協議
4月1日,達達發佈公告宣佈已與母公司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和母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簽署合併計劃。達達將合併子公司,併成爲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母公司由京東全資擁有。合併生效時,達達ADS將被註銷。達達董事會批准了該協議,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度內完成交易。
點評:從達達發佈的財報看,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秒送是達達旗下增長較快的業務。在同城配送領域,達達面臨着順豐同城、閃送等平臺的競爭。京東獲得達達100%的股份或許是爲了更好地發力即時零售業務。除了即時零售,近期京東大力推廣的外賣業務也由達達騎手承擔配送。2月,京東與首批京東外賣全職騎手代表簽約。
美國提高關稅,家電出口廠商反應不一
4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公佈新關稅政策後,家電出口廠商反應不一。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有的出口商準備把選品展廳設到美國,有的準備把出口重點轉向其他市場,有的緊急調整海外設廠的選址方面,有大型家電企業稱此次關稅變化的影響中性,因爲沒有影響中國企業的相對競爭力。
點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周南認爲,此次美國對主要貿易國都加徵了關稅,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還是有稅差,不同國家、不同產品有差異。在此情況下,中國家電企業到東南亞等海外地區投資佈局,要全面評估後再決定,一旦投入不要輕易放棄,否則之前的投入都將變成損失。總之,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企業要控制好海外投資的節奏。
意法半導體與英諾賽科簽署氮化鎵開發與製造協議
4月1日,意法半導體(ST)與英諾賽科(02577.HK)宣佈簽署了一項氮化鎵技術開發與製造協議。英諾賽科可藉助意法半導體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前端製造產能生產其氮化鎵晶圓,而意法半導體也可藉助英諾賽科在中國的前端製造產能生產其自有的氮化鎵晶圓。雙方共同的目標是依託這種靈活的供應鏈佈局,拓展各自的氮化鎵產品組合和市場供應能力。
點評: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和加速氮化鎵技術普及,未來幾年內共同推動該技術在消費電子、數據中心、汽車、工業電源系統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雙方團隊將共同開發下一代氮化鎵技術,併發揮各自優勢來提升氮化鎵功率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和供應鏈韌性。藉此,意法半導體將加速氮化鎵技術部署,與現有的硅和碳化硅產品一起形成更完善的產品組合。
億航智能稱中美關稅措施對經營無實質性影響
4月4日,億航智能(NASDAQ:EH)表示,近期中國與美國互相加徵關稅的政策變動預計不會對公司的運營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美國近日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引發全球市場波動,億航智能的股價亦受到短期市場情緒影響。億航智能隨後澄清稱:中美兩國近期宣佈的關稅措施預計不會對億航的運營構成實質性影響。
點評:億航智能2024年95%的主要營收來自中國市場,聚焦於國內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億航智能稱目前並未向美國市場出口其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飛行器(AAV)或相關產品,製造環節也不依賴任何來源於美國的零部件。公司產品未使用受美國出口限制的半導體、航空航天組件或其他受控技術,整體供應鏈安全、獨立,不會因貿易政策調整而受到干擾。
快手披露AIGC素材日均消耗破3000萬
快手2025磁力大會上,快手高級副總裁、電商事業部兼商業化事業部負責人王劍偉表示,2024年UAX(全自動投放解決方案)在短劇、小說等內容消費行業的滲透率高達96%,全站推廣智能投放客戶滲透率增長了4.6倍。另外,快手通過AI重構商業閉環:AIGC素材日均消耗破3000萬,商家GMV增長156%,短劇單日消耗峰值達3000萬。
點評:快手目前優先將AI技術落地自有內容生態與商業生態,此前財報電話會上,快手CEO程一笑強調,公司會逐步把磁力引擎全面升級爲下一代 AI 智能商業引擎,2025 年 AI 相關資本支出預計持續增長,但增長規模可控,對經調整淨利潤率的影響在 1%-2% 左右。
千尋智能完成5.28億元Pre-A輪融資
3月31日,具身智能公司千尋智能Spirit AI宣佈完成5.28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美風險投資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領投,投資方還包括招商局創投、廣發信德、靖亞資本、東方富海、華控基金、華髮集團、浙江省科創母基金達晨財智、柏睿資本、弘暉資本等。融資後該公司計劃加速具身大模型迭代、機器人本體進化及人才團隊構建。
點評:即便近期有投資人在退出一些具身智能項目,並認爲具身智能商業化前景不清晰,具身智能領域仍不斷傳出融資事件,顯示該賽道依然備受關注。千尋智能成立於2024年2月,近期披露了自研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Spirit v1搶先版,並計劃推出首款商用級人形機器人Moz1。次輪領投的Prosperity7 Ventures則是中東資本。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併購事件數量上漲
創業邦睿獸分析《202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資本市場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4萬家,北京與深圳兩市相關企業數量突破千家,其中北京以1035家的數量居城市榜首,深圳以1023家緊隨其後。但整體來看,一級市場趨冷,小巨人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均下降超四成。已披露融資金額485.06億元,同比下降49.3%。
點評:2024年,共1236家機構參與到專精特新“小巨人”融資事件中,其中90.0%爲VC/PE,10.0%爲CVC。退出方面,截至2024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數量達到1678家,佔全部掛牌公司數量(6085家)的27.6%。另外,由於政策環境持續優化,2024年首次披露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爲標的的併購事件62起,同比增長121.4%;已披露交易金額共182.54億元,同比增長107.4%。
創投風向標
企查查數據顯示,本週(3.29-4.3)生物醫藥賽道共發生1起融資事件,與上週(3.22-3.28)相比,融資數量減少1起。其中,專注於腫瘤早期治療的諾未生物技術(無錫)有限公司完成錫創投領投的B輪融資。
半導體賽道共發生8起融資事件,較上週融資數量減少14起。致力於研發規模化超導量子計算系統的杭州邏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方嘉富、金控資本、藕舫天使參與的天使輪融資。
人工智能賽道共發生10起融資事件,較上週增加3起。致力於人體動作AI 行爲理解與人機協同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應用的輕象科技完成中益仁投資領投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