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PCB產業穩固 佔美總進口額28.4%
隨着地緣政治升溫、保護主義興起、科技脫鉤和供應鏈重組,全球PCB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美中貿易與科技戰在拜登期間進一步激化,不僅推動歐美加速本土化製造,也促使中、日、臺、韓等主要PCB產業重新佈局東南亞,以分散風險並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臺灣作爲全球PCB供應重鎮,過去在出口市場上對美國和中國大陸依賴甚深。但在科技脫鉤深化的情勢下,臺灣對美中兩國的PCB出口呈現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
根據2024年ISTI的數據,美國自臺灣進口PCB的金額顯著成長,達到6.1億美元,佔美國總進口額的28.4%,相較於2023年的21.9%有明顯提升,突顯出臺灣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與穩固地位。相較之下,臺灣對中國大陸的PCB出口受技術管制與政策風險影響,加上大陸製造技術提升,出口佔比自2019年高峰的60.4%大幅下滑至2023年的34.2%。
TPCA表示,爲因應瞬息萬變的時局,TPCA多年來已持續關注中日韓PCB同業動態,如今在地緣政治下,全球PCB聚落分佈已產生巨大的變化,2025年川普2.0正式上線,更加牽動美、歐、印度及東南亞的產業政策方向,其中美國部分,隨着國防需求帶動本土PCB產業的發展,2024年,美國PCB市場規模已達39.8億美元,全球市佔率4.9%,排名全球第五。主要產品包括多層板與HDI板,應用於國防航太、工業控制及醫療設備等高附加價值市場。
再者,美國政府近年透過國防授權法案及晶片與科學法案,推動產業本土化;例如,TTM公司在紐約州投資設廠以生產UHDI板材,滿足軍工需求。然而,美國本土PCB產能有限,進口依賴臺灣與中國大陸,展望2025年,受國防訂單與數據中心需求驅動,美國PCB市場預計增長6.8%。
在歐洲方面,歐洲也推動FOUCSING,強化PCB自主韌性,TPCA表示,歐洲PCB市場規模在2024年約爲21億美元,佔全球市場2.6%。其中,奧地利AT&S公司在高階載板領域表現出色,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半導體及工業控制市場。然而,歐洲面臨高昂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挑戰,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能源價格波動,限制其產業競爭力。
爲了提升歐洲的PCB產業,歐盟於2024年3月提出Full European HDI PCB and Assembly Supply Chain for Space and Industrial Segments(簡稱FOUCSING),寄望爲歐盟在太空和工業領域,建立具有競爭力、可持續性與獨立性的PCB/HDI及組裝供應鏈,透過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鞏固其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