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財報釋放的最重要信號:AI開始賺錢了!

科技巨頭正用一份份超預期的財報,緩解市場對其在人工智能領域歷史性“燒錢”模式的焦慮。最新業績表明,這場昂貴的AI賭注已不再只是成本黑洞,而是開始切實地提振收入,一個投資回報的敘事正在形成。

在本輪財報季中,微軟、Alphabet和Meta成爲明顯的贏家。在公佈了兩位數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後,三家公司市值合計飆升超過3500億美元。其中,微軟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緊隨芯片製造商英偉達之後;Meta股價也大漲11%,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

推動這一積極勢頭的,是谷歌和微軟雲業務的強勁增長,以及Meta廣告利潤率的提升——這些都被歸功於AI技術的初步應用。投資者因此對新一輪更大規模的資本支出計劃表現出寬容,儘管這幾家巨頭今年的AI相關支出預計將超過3500億美元。

“儘管支出看不到盡頭,但敘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爲這些公司現在正在展示回報,”AllianceBernstein的集中美國增長基金負責人Jim Tierney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在雲計算收入和人工智能服務銷售額增長動下,市場反應積極。

AI變現路徑漸明:從雲服務到廣告

本輪財報最大的亮點,在於AI技術如何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收入。微軟的Azure和谷歌雲部門的強勁增長,被視爲AI需求拉動雲業務的直接證據。

Meta則提供了更具體的案例。財報顯示,AI幫助其更有效地定位廣告,並因此收取更高的費用。其每條廣告的價格同比增長了9%,而廣告投放量則增加了11%。這一系列數據爲市場提供了AI能夠提升核心業務盈利能力的有力證據。

市場的狂熱情緒也受到了其他事件的提振。設計軟件製造商Figma上市首日股價飆升250%,估值超過600億美元,進一步點燃了科技行業的樂觀氛圍。

資本支出競賽升級,但市場不再恐慌

《金融時報》寫道,在之前的季度裡,投資者曾對科技巨頭投向AI的鉅額資金持負面反應,擔心投資與收益增長不匹配。但這一次,他們從容地接受了新一輪資本支出擴張的前景。

財報顯示,微軟、Alphabet、Meta和亞馬遜今年的數據中心及其他AI基礎設施支出有望超過3500億美元,並將在2026年超過4000億美元。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承諾在未來四個季度投資1200億美元;Meta也給出了明年105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指引。

市場情緒的轉變,源於科技巨頭們指出了對AI計算能力的強勁需求和積壓的客戶訂單,並對這項新興技術如何創造收入提供了更清晰的說明。

“只要收入和預訂數據在那裡,他們想花多少錢都可以,”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師Brent Thill表示。“這是一場持續的資本支出戰爭……只有大約五家公司有能力以競賽所需的規模進行支出。”

並非皆大歡喜:亞馬遜與蘋果的警示

然而,並非所有巨頭都能高枕無憂,亞馬遜和蘋果的境況提醒市場,圍繞AI的情緒仍然脆弱。

作爲本季度支出最多的公司,亞馬遜股價在財報發佈後下跌了7%。儘管其整體財務數據超出預期,但分析師批評其市場領先的AWS雲部門增長勢頭“令人失望”,尤其是在與微軟Azure和谷歌雲的對比之下。

蘋果公司雖然以10%的收入增長和堅挺的iPhone銷量給市場帶來驚喜,但其股價並未獲得太大提振。該公司在整合AI方面進展緩慢的批評聲猶在,同時其供應鏈高度依賴的地區,正面臨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直接威脅。

狂熱下的隱憂:監管風險仍存

在業績高歌猛進的背後,硅谷的未來仍面臨諸多障礙。美國、歐盟和英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正在對該行業提起一系列訴訟,可能導致科技集團被分拆或向競爭對手開放。

Alphabet、Meta、微軟、亞馬遜和蘋果均面臨不同程度的法律訴訟和調查。此外,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爲全球供應鏈蒙上陰影。

“我們即便還沒到,也已經接近狂熱階段了,”Albert Bridge Capital創始人Drew Dickson警告稱,“但事實是,並非每個人都能贏。”他將當前的AI熱潮與19世紀80年代的鐵路、20世紀20年代的收音機和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相提並論。

“最終會有贏家和輸家,但這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明朗。”Dickson補充道。市場的目光正聚焦於將在8月下旬發佈財報的英偉達,作爲AI支出熱潮的主要受益者,它的業績將爲這場科技盛宴提供新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