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世界的圖景愈發清晰
(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自:中國婦女報
□ 郭元鵬
在8月17日於國家速滑館上演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100米短跑項目決賽中,來自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成績奪冠,首個人形機器人“百米飛人”就此誕生。這不僅是一次競技突破,更標誌着人類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探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這場匯聚16個國家280支隊伍的賽事,以“奔跑”爲切口,讓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機械控制與傳感技術融合的無限可能。
這場“百米飛人”的角逐,看點遠不止“速度”二字。比賽規則中,“全自主方式乘以0.8權重係數”的設定,暗藏着對技術核心的考量——相較於遙控操作,全自主導航更能體現機器人的“智能決策”能力。“具身天工Ultra”雖非首個撞線,卻憑藉全程無須人工干預的自主奔跑,最終以加權成績奪冠,這恰恰印證了:人形機器人的競爭力,早已超越單純的機械運動精度,邁向“感知—判斷—執行”的完整閉環。
從4月的半程馬拉松冠軍到如今的百米奪冠,其背後是算法迭代、動力系統優化與平衡控制技術的持續突破,每一秒的進步都凝結着多學科交叉的智慧。
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意義,正在於搭建了一個“技術檢驗場”。280支隊伍的同場競技,既是成果展示,更是問題暴露——如何在高速運動中保持平衡?如何應對賽場微小的地面變化?如何讓機器人的動作更接近人類的靈活性?這些競技中遇到的挑戰,恰恰是推動技術落地的關鍵。正如主辦方所言,賽事旨在“促進產品應用落地”,而奔跑能力的突破,將爲人形機器人在家庭服務、工業輔助、應急救援等場景的應用打下基礎。想象一下,未來能自主避障、靈活移動的機器人,或許正是從今天的“百米衝刺”中獲得了關鍵技術靈感。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場比賽,更是科技發展的“加速度”。每一次機器人的邁步與衝刺,都是人類對“機器模仿人類”這一命題的探索,而這種探索,終將反哺人類生活,讓技術真正服務於需求。這場“飛奔”,註定只是開始——當人形機器人在更多領域跑起來、用起來,科技改變世界的圖景,正變得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