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尼:中國對外資吸引力連續三年蟬聯新興市場榜首,三大關鍵因素影響投資決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儘管全球化遭遇逆風,但世界仍緊密相連。4月9日,科爾尼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GBPC)發佈了2025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FDICI)報告,展現了投資者對未來三年外商直接投資流動情況的看法。投資者對全球經營環境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有84%的投資者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外商直接投資,儘管這一比例較去年下降4%,但仍然較高。
同時這種樂觀情緒中多了幾分審慎。有35%的投資者認爲2025年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一比例比上一年增長7%。此外,32%的受訪者擔憂發達市場商業監管環境的日趨嚴格。
科爾尼全球合夥人兼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董事總經理Erik R. Peterson指出了今年報告的一個新特點,“自報告發布以來,我們首次邀請受訪者分享了他們選擇投資某個特定市場的最重要決策因素。我們發現,投資者高度重視法律和監管程序的效率、國內經濟表現以及科技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影響他們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儘管自1月份調研結束之後,世界貿易形勢再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這三點仍然是投資者十分看重的關鍵價值維度。”
從今年的報告結果來看,排名結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發達市場繼續名列前茅,在全球排名前25的市場中佔據19個席位。投資者越來越重視其投資目的地國內發展的穩定性。
在全球排名前25的市場中,投資者針對其中12個市場選擇了國內經濟表現作爲最重要的投資決策考量因素。儘管在投資者最看重的決策因素排名中,科技和創新能力從第1位小幅下滑至第3位,但在過去8年的調研中,它一直是投資者最關注的三大因素之一。
從區域表現來看,亞太地區的整體吸引力排在全球第二位,有8個市場進入榜單前25位,與去年持平。澳大利亞連續三年穩居第10;日本的排名從第7躍升至第4;韓國從第20名上升至第14名;新加坡和印度的排名分別從第12名和第18名下降至第15名和第24名。
中國排名第6,已連續四年躋身榜單前十,並連續三年位列新興市場首位。這一長期趨勢表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具有顯著的韌性和穩定性。
科爾尼大中華區總裁賀曉青認爲,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始終是外資企業戰略佈局的核心考量。今年的報告顯示“國內經濟表現”成爲投資的首要關注點,而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及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始終是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關鍵動力。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之際,賀曉青預計,中國市場有望以穩健的增長、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活力,成爲全球商業信心的“穩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