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澄清:沒有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保護的計劃
日前,影像巨頭柯達發佈的第二季財報提到,公司受債務壓力與現金流困難影響,公司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令人對其未來持續營運能力構成重大疑慮。受財報影響,柯達當天股價一度下跌20%。
8月19日,柯達中國發布澄清聲明稱,一些媒體關於柯達即將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的報道是不準確的。
“柯達公司沒有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保護的計劃;相反,柯達有信心在債務及優先股到期時或之前完成償還、展期或再融資。當相關交易計劃於明年初完成後,柯達的資產負債表將較近年顯著增強,並將幾乎實現淨負債清零。”柯達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在財報中“持續經營披露”是會計準則要求的一種技術性報告,並強調公司將繼續履行對全體養老金計劃參與者的義務。
柯達在財報中提到,目前沒有可落實的融資渠道或可用流動資金來償付即將到期的債務(約5億美元)。
柯達第二財季營收爲2.63億美元,同比下跌1%,淨虧損爲2600萬美元,去年爲純利2600萬美元。現金儲備自去年底的2.01億美元銳減至1.55億美元。
爲籌措還債資金,柯達擬暫停美國員工退休金計劃,並寄望於年底完成“Kodak Retirement Income Plan”(KRIP)退休金撥回,預計可獲得3億美元現金,約2億美元爲可轉換爲現金的投資資產。
對此,柯達強調,將繼續履行對所有退休基金參與者的義務。
目前,柯達有4.77億美元的貸款和1億美元的已發行的優先股。根據相關貸款協議要求,柯達必須使用2025年12月預計獲得的3億美元現金用於償還貸款。柯達可隨後另行處理剩餘1.77億美元貸款及1億美元優先股。
柯達公司表示:“除了着重減少債務及利息支出外,我們認爲我們的業務是穩健且可自我維持的。2025年第二季度,我們僅使用了300萬美元現金,主要用於增長性投資,這與第一季度相比有了顯著改善,並且我們無計劃依靠養老金計劃交易所得現金來資助我們的運營。”
柯達CEO Jim Continenza表示,公司正積極尋求多元管道化解債務危機,包括提前償還部分貸款、協商延長還款期限或進行再融資;一旦KRIP資金成功撥回,公司有望暫時紓緩負債壓力,有信心在到期前償還大部分定期貸款。雖然現時經營環境非常不明朗,柯達仍會持續努力推動長遠發展計劃。
柯達公司成立於1892年,但其歷史可追溯到1879年,當時發明家George Eastman 獲得幹版塗層機器(plate-coating machine)的專利,翌年Eastman 以25美元的價格成功售出第一臺柯達相機。
憑藉相機與膠捲業務,柯達在20世紀長盛不衰。1930年,柯達佔據全球攝影器材市場75%份額及90%利潤。直到上世紀70年代,柯達在美國的膠捲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90%,相機市場份額達85%。
不過,柯達卻未能把握數字化浪潮的機遇——公司管理層因其在膠捲領域的統治地位和豐厚的利潤遲遲不願轉型,因此錯失了市場先機。在數碼浪潮衝擊下,柯達曾於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當時有10萬名債權人,債務總額高達67.5億美元;歷經重整,2020年柯達轉型專注於工業印刷、包裝及品牌授權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