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外國網紅拯救繁中?

(圖/酷的夢- Ku’s dream)

法國YouTuber「酷的夢」,砸下500萬臺幣預算,邀請100位在臺外籍人士參加的《中文怪物》網綜節目,連續4集創下高流量與討論度後,臺灣各大電視頻道再度躺槍,被學者與大批酸民批評,不願花錢打造有質感與教育意義的節目,僅能用演藝圈老咖與談話性節目鞏固高齡閱聽族羣。

臺灣本土電視頻道,從新聞臺到戲劇臺,被罵也不是新鮮事,但不見有人出來澄清與反擊的是,商業電視頻道怎麼可能會以繁體中文主題來製作綜藝節目!他們的閱聽主力都是「呆灣郎」,大家對於繁中再熟悉也不過了。

畢竟比起簡體中文,繁中全球使用人數只有不到5千萬人,注音符號更是臺灣獨家,比起拼音的學習難度高得多。《中文怪物》首集就以「聲調」爲遊戲主軸,不僅一下就鑑別出所有參賽者的程度,更考倒了許多看節目的臺灣閱聽人。至於之後集數的聽力與邏輯能力,因爲繁中有許多同音與同義詞,加上臺灣社會語境自成一格,還有成語、諧音哏、網路用語、直譯與縮寫詞彙,確實不易過關。

接觸未成年學生的第一線教師及家長等主要教養者,近年肯定都發覺到,許多小朋友的文字閱讀能力,甚至中文語意都明顯退化。這導致他們連學習其他科目都出現挑戰。

我們也常看到,路人在接受電視記者街訪時,主詞與動詞傻傻分不清楚,倒是狀聲詞與形容詞講了一堆,不成句子也詞不達意。至於大學生,每天限動發文沒問題,但卻寫不好一篇作文與課堂報告,錯字連篇也不自知。

如今有了生成式AI,大腦外包將成爲普遍現象,因爲ChatGPT的分析能力已經超越多數人類,未來人腦真的不需要再深度思考了,這對語言能力當然也是重大扼殺。

電視新聞曾被評爲弱智媒體,臺灣人更愛用的臉書與脆,透過偏頗算法操弄,又是不是弱智社羣呢?「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這是傳播學巨擘麥克魯漢的經典名句,因爲媒體本身比內容更具影響力!當閱聽人決定看什麼媒體,就決定了你看待世界的視角,更決定了你的腦袋運作與構成,所以臺灣人的繁中程度持續弱化,跨境網路霸權肯定就是現階段的元兇了。

其實,每年要花納稅人數十億預算的公廣集團與TaiwanPlus,纔是應該認真製作《中文怪物》,並且把《一字千金》翻譯成多國語言,向全世界推廣繁體中文的主責媒體。至於他們爲什麼做不到或做不出來,應該就是政治問題了。(作者爲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