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靠玄學,更不靠假努力

有個詞,大家聽了不免心生厭惡——努力。

每次家長一開口說這兩個字,就好像一塊石頭砸在你心裡。嗯,你猜得沒錯,這塊石頭不單止砸下去,連帶着“堅持”“自律”也一併跟着砸了。

於是,你是不是也會疑惑:我已經在拼命了,爲什麼成績還是不見長進?

別急,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這個“努力”背後隱藏的套路。

小時候,我也曾想過,成績差就不配擁有青春。每當拿到試卷,看着別人答題如拿到超能力,而我卻只能和錯題單打獨鬥時,我真有一瞬間覺得“努力”這個詞,簡直是個坑。

就算你拼得再累,也不過是坐在桌子前滿頭大汗,甚至有種“我努力了,爲什麼還會考不好”的焦慮情緒。而那時,我總是以爲成績好是天賦,而努力什麼的,只是個讓你心安理得的藉口。

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原來努力不光是拼命地坐在那裡,乖乖聽老師講話,不動聲色地讓自己成爲“認真學生”——真正的“努力”,應該是悄悄地拼命,悄悄地在不露聲色間把自己的“位置”打好。

你知道嘛,最讓人受不了的不是別人比你努力,而是你發現你自己的努力其實都在假裝努力。

假努力的過程,就像拍電視劇,畫面再美,配樂再動人,演技再到位,到了後期剪輯時才發現——全部都沒有實質內容。

因爲成績好,不是靠吃“天賦補藥”,而是靠科學的努力。

1、努力不止於面子

我猜你聽過不少關於“學霸”的傳聞——總有那麼幾個同學,他們看起來總是優哉遊哉的,好像吃飯睡覺都能捎帶着學習。

但你卻從來沒見過,他們會熬夜到凌晨。

學霸們似乎總是提前看完了課程,走得比老師還快,不急不躁,從容不迫的做題——看到這裡,我想你一定已經開始心跳加速了:天吶,自己都看不到這樣的人影,而他們卻做到了。

難道努力並不是表面的那種艱辛,而是背後悄無聲息的加班加點?

有一次,班裡傳出一個消息,說有個學霸上課的時候一心二用,腦袋裡想着遊戲怎麼玩,結果眼前的壓軸題還是做對了。

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當場就愣住了。

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在上課的時候,除了做自己的題目,腦袋裡還想着晚飯吃什麼,放學後去不去網吧,甚至有時候想象自己會變成超級英雄,打敗惡勢力,拯救世界。

所以你猜我這段時間成績怎麼樣——穩穩的“下三路”狀態。

所以說,努力,不是給自己加戲,而是默默的在每一刻都讓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每天從早到晚都忙着背誦公式,算數題,記得考前複習的那個瞬間,我才意識到——原來你在平時的“微努力”中取得的每一小步,纔是真正的成績來源。

2、你得活在現實裡

總有一些學生在“假努力”的泥潭中掙扎,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努力”,其實和空中樓閣差不多。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是——課堂上死命寫筆記,筆記寫得美滋滋,字如金鉤鐵劃,整個筆記本看上去像封面寫着“高手”。

但,仔細想想,這些筆記能記得多少內容呢?真正吸收到的大概不超過五分之一吧。剩下的時間,眼睛飄忽,心不在焉,腦袋裡想的都是:“晚飯吃什麼呀?自己是不是得補作業,晚上能不能不寫?該不該偷偷玩會兒遊戲……”

所以,所謂的“努力”,不過是給自己做的外包裝。

真正的成績,得看你是否深入思考,是否真正消化吸收每一節課的內容。 “有個同學,成績一直在中下游徘徊,總是覺得自己‘很努力’,每天課後狂寫作業,直到凌晨兩點,起牀時天都已經亮了。

但是呢,成績還是上不去。

你一問他,他總是說,‘我努力了啊,我複習了好久啊!’於是我瞪着他,不禁心想:‘你努力的只是作業本上的字,背的只是“死記硬背”’。

最後他終於認清了——沒有反思的努力,不過是瞎忙活。

他開始做錯題本、整理筆記,每做一道錯題,就深刻反思一次,並且逐步提高自己,這纔有了質的飛躍。”

3、讓學習成爲習慣

人的大腦有個奇怪的機制——你越是逼自己做某些事,越容易產生反感情緒。

所以想要真正學好,光靠壓榨自己是行不通的。

學霸之所以學得快學得好,並不是因爲他們特別能忍受痛苦,而是他們把學習當作一種自然的習慣,幾乎不需要多大動力,也能安穩進入學習狀態。學得輕鬆而高效,絕對比死拼命地硬搞來得好。

“一個晚上,我正準備打着電話跟朋友聊八卦,突然看到隔壁班的小張已經在燈光下奮筆疾書了。天吶,他也真是夠拼的!我就忍不住走過去打趣他:‘你這是要考上清華了吧?’結果他回頭一笑:‘沒辦法,學得多了,根本停不下來,哪怕只做一題都覺得有成就感。’你說這學霸就是不一樣,他們就像是刷劇一樣,進了‘學習的劇場’以後,根本停不下來。”

因此,要想在初中成績穩定提升,你得學會從細節做起。

別再當那個抱着“完美主義”想一次性搞定所有的學生,你需要的是逐步積累,讓每一件事都做好。

這其中,調整學習習慣、改進學習方法,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能做到:悄悄努力,告別假努力,擺脫熬夜困境,掌握錯題本的秘訣,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那麼,你離班級前三,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