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距今8000年 最早木棺出土驚見「5骨笛」:音色仍明亮
河南賈湖遺址 「賈湖骨笛」出土,音色明亮堅實。(圖/央視《中國影像方誌》)
沉睡8000年,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在近期發掘中,首次發現有多座含木棺的墓葬,把大陸「木質葬具」的出現年代提前了2000年。除顯示賈湖文明已具備古代禮制重要的棺槨制度,也意味喪葬禮俗已在8000年前就形成;且考古專家更在其中一座墓首次發現「一墓五笛」現象,該骨笛經實測後不僅音高準確、音色堅實明亮,也成爲世界音樂文明史上的傑出代表。
綜合陸媒報導,「賈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前期的重要遺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取得重大突破,考古學者在中心墓地發現逾200座墓葬,多座墓葬內存在木棺,長約2公尺、寬0.6公尺、厚0.06公尺,隨葬品則包括骨笛、綠松石與陶器等多種做工精美的物品。該項發現也證實,作爲中國古代禮制重要部分的「棺槨制度」,早在8000多年前已萌芽。
「這是迄今爲止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木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受訪表示,而「木質葬具」的出現年代,也從原先學界認知的約6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早期,提前2000年至距今約8000多年的賈湖遺址。考古學者紛紛認爲,賈湖遺址木棺的發現,爲探索大陸史前木棺的源頭提供了新材料。
賈湖遺址被專家們認爲是文化上早期中國的萌芽和文化基因寶庫。圖爲賈湖遺址博物館展出的骨笛。(圖/中新社)
讓人留意的是,考古人員墓葬中也發現多支骨笛,其中一座墓更首次發現「一墓五笛」現象,顯示賈湖遺址在樂器與喪葬制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此前賈湖遺址就已出土骨笛、龜甲、陶器、石器等大量文物,隨墓葬規模、葬具形式與隨葬品差異,也反映賈湖文明已出現階級分化,鼎、罐、壺等組合在不同的祭祀坑中出土,也意味早期喪葬禮俗已逐步形成。
而央視考古節目《中國影像方誌》也有介紹,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周邊地勢較高,水資源豐富,從伏牛山奔流下來的河水,挾帶沉積物,淤積出地肥水美、適合耕作的大片平原,賈湖遺址也出土過石磨盤、石磨棒等用以加工糧食的器具。
此外,考古專家們甚至在出土的陶器壁上的沉積物中,發現了酒類物質揮發後所留下的「酒石酸」,也印證賈湖文明食物富足、甚至早已掌握釀酒技術,對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獨具重要意義。
而考古學家在墓葬中所發現的骨笛,外型看似普通的穿孔骨管,經專家反覆測音及分析,發現這些骨器可以吹奏出音樂裡五聲、六聲、七聲的音階,專家也證實這些穿孔骨管是中國音樂考古史中,最早的音樂吹奏實物,不僅改寫中國音樂的起源與歷史,也成爲世界音樂文明史上的傑出代表,音高準確、音色堅實明亮,讓人歎爲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