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vs考研」超好區分! 陸網友揭圖書館1現象狂認同
圖書館是不少人讀書學習的地方。(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青年失業率近年大幅上升,在僧多粥少的無奈情況下,不少人會選擇大學畢業後考取研究所,或者已經工作的人,透過考取公職獲得「鐵飯碗」。近日則有大陸網友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雖在同一個圖書館裡備考,但考公和考研的人其實特別容易區分。消息在網上曝光,也吸引不少網友也贊同表示,「考公是考智商,考研是考勤奮」、「兩年前考研,現在在考公,瘋了已經。」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微博分享自己的觀察,表示安靜的圖書館是不少人讀書學習的地方,不過一樣是在圖書館學習,可是考公職和考研究所的人,其實超級好區分。該名網友指出,唸書時焦頭爛額、寫題目時會扶額苦笑的是公職考生;而「面上不顯山露水,實際上像一灘爛泥一樣,被吸乾了精氣狂做題目」,然後(題目)做到一半就哭的,則是研究所考生。
該名網友也分析,考研的人在「研究答案」,而考公的人則是「質疑答案」。考研究所的考生要面對的是許多背不完的知識的無力感,而考公職的考生是該學的都學了、該背的都背了,但是卻彷彿什麼東西都沒學進去一樣,全看當年錄取名額和運氣,決定能不能上榜,「考研答案『真理』,考公答案『天命』。」
話題在微博掀起一片討論熱潮。(圖/翻攝微博)
貼文一出,也讓不少網友大有感觸,紛紛表示「考公就是服從性測試吧」、「所以很好奇考公的都是些啥人?」、「考公是考智商,考研是考勤奮」、「大部分是智商測驗題目,其實考公題目最適合的是10幾歲去考一遍,年紀大了反應能力退化就很難做對」。
也有過來人網友分享,「兩年前考研,現在在考公,瘋了已經」、「考研考公都經歷了,考研的題嚴謹多了,看看解析自己再思考,都可以理解到。考公的題目不咋嚴謹,甚至有些題目有歧義,解析沒有說服力,有些題,題目很扯,答案也扯,解析更扯,它要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它想要你怎麼思考你就得怎麼思考,有種要固定你的思維的感覺。」
另據陸媒《新浪新聞》指出,2025年大陸考研報名人數爲388萬人,較2024年減少了50萬;2025年國考報名人數爲341.6萬人,考研報名人數下降,而考公人數則持續成長,創下歷史新高,也反映大陸就業市場的變化和年輕人職業選擇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