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救人也害人 尤其長者要注意 用藥4守則一次看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抗生素是主要引起長者藥品不良反應的藥品,背後原因與肝腎功能衰退、慢性疾病及多重用藥等因素有關。(圖/報系資料照)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藥品,包括泌尿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抗生素也是主要引起長者不良反應的藥品,原因和肝腎功能衰退、慢性疾病、多重用藥等有關,如果出現不明低燒、疲倦或意識紊亂等病徵,應儘快就醫。

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分析,2018年至2022年藥品嚴重不良反應通報案件,抗生素爲主要引起高齡長者不良反應的藥品。

長者出現不良反應,和肝腎功能衰退或慢性疾病,以及多重用藥的交互作用有關,且因免疫衰老,使長者受細菌感染時,病徵常以較不明顯症狀呈現,如低燒、食慾不振、疲倦或意識紊亂,讓人不易察覺。如果病情需要用到抗生素,也可能因隨意停藥或改變劑量等錯誤用法,導致抗藥性。

一、抗生素應由醫師處方:抗生素應由醫師考量感染的控制、抗藥性、藥品不良反應、個人生理、疾病及用藥等狀況,進行審慎評估後開立。

二、主動告知完整用藥史及病史: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使用的藥品、中草藥與保健食品及過敏史,幫助醫師釐清肝腎功能、慢性疾病等身體狀況,以開立合適的藥品、劑量與療程。

三、遵照醫囑用藥:應遵循醫師或藥師指示按時服用藥品,及配合醫師安排的時間回診。抗生素類藥品不可隨意停藥,以避免抗藥性的細菌產生,面臨未來無藥可治的風險。

四、留意用藥後反應:於用藥期間隨時注意用藥後的反應,若身體出現不明發燒(單次口溫≧37.8度或口溫、耳溫持續≧37.2度)、皮膚疹、口腔破、眼睛紅腫、異常疲倦、意識改變或其他不適症狀,應儘速回診諮詢原處方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