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霖:菲律賓再炒“單一戰區”有何居心?

來源:環球時報

近期,菲律賓炒作地區緊張局勢的動作頻頻。有媒體7月6日報道稱,菲律賓將從日本進口6艘二手海軍驅逐艦,以應對所謂的“中國海上擴張”。上週,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記者會上宣稱,菲律賓軍方正致力於在東海和南海推行“單一戰區”概念,即將南海和東海視爲一個整體的軍事行動區域,理由是菲律賓在南海爭議海域面臨與日本在東海類似的“威脅”。他還表示,今年12月將與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設立協調中心以推動這一戰略。從今年“香會”前拉攏域外國家進行聯合巡航,到以“訓練目的”將美國陸基反艦武器系統(NMESIS)截留本土,再到重新拋出“單一戰區”概念,菲律賓頻繁的挑釁舉動在打什麼歪主意?

客觀而言,菲律賓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小動作”不斷,“幺蛾子”不停。首先是拒不承認與中方存在任何形式的爭議諒解,又一再採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接連在仁愛礁、黃巖島、鐵線礁和仙賓礁等南海多點對中國開展挑釁行爲,甚至揚言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中國提起二次“仲裁”。這些接連的單方面挑釁動作直接導致了中菲南海摩擦爭議的不斷升級,也極大擾亂了地區海上形勢的安定和平,給各方協力達成的框架性規範準則造成衝擊。

至於特奧多羅此次拋出的“單一戰區”概念,更是毫無根據,荒謬至極。從歷史經緯和國際法層面來看,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確立了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相關權益。這已經成爲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南沙羣島從來不是菲律賓領土的組成部分,菲律賓對南沙羣島部分島礁的領土和相關海域權益主張毫無根據。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核心,從來都是菲律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使用武力非法侵佔中國南沙羣島部分島礁產生的領土問題。因此,菲律賓打着所謂的“維護自身權益”的旗號在南海問題上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完全是倒打一耙。

從地理位置和沿岸所涉及國家及地區來看,南海和東海根本上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南海北起臺灣島、南至加裡曼丹島、西靠中南半島、東抵菲律賓羣島,總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沿途涉及中國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等多個東盟國家,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半封閉海。而東海則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以東、臺灣島和琉球羣島以西、北連黃海,南通南海,總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沿途涉及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因此,強行將東海和南海混爲一談,推行所謂“單一戰區”,不僅從地理位置上難以說得通,更是故意混淆東亞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這兩個不同的區域範疇、不同地區所存在的不同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訴求,以及東海問題和南海問題的概念。

從邏輯層面來看,特奧多羅的言論同樣漏洞百出。因所謂“菲律賓和日本分別在南海和東海與中國存在一定程度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就將東海和南海視爲所謂“單一戰區”,給國際處理海上爭端提供了極爲危險的邏輯範本。若按照此類荒謬邏輯,試問,這是否意味着俄羅斯與日本存在“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羣島)爭議時,即可將鄂霍次克海與東海整合爲戰略協作區?抑或當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在西里伯斯海(又稱蘇拉威西海)巴拉望島附近存在主權爭議、中菲在南海部分島礁存在爭議時,即可由中國與馬來西亞構建針對菲律賓的聯合行動框架?

究其本質,菲律賓作爲南海爭議中綜合實力最弱的當事方,迎合炒作“單一戰區”概念的核心意圖在於構建域外勢力介入機制。希望通過概念包裝,爲美日等域外國家深度介入南海問題提供理論依據,以此增強其南海挑釁行爲的底氣。域內國家必須清醒認識到,海上和平是區域國家的共同福祉,地區穩定是應對外部風險實現發展繁榮的基礎。寄希望於引入域外勢力甚至成爲個別國家圍堵打壓中國戰略中的“馬前卒”,只會讓地區局勢更加複雜和動盪,甚至陷入捆綁式、連鎖式的地區安全困境。

菲律賓當局與其故意製造矛盾事端並反覆炒作,還不如多聚焦自身內部事務,處理好國內激烈的政治博弈,真正爲菲律賓民衆謀一些福祉。(作者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