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製藥否認借殼傳聞 正籌劃控制權變更

3月18日晚,康惠製藥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陝西康惠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康惠控股”)正在籌劃公司股份協議轉讓事宜,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股票於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起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2天。

在停牌前,康惠製藥已連續三個交易日(3月14日、17日、18日)漲停。公佈停牌消息的同時,康惠製藥也對股票交易異動作出迴應,並澄清近期公司股票涉及湖南恆昌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恆昌醫藥”)借殼預期的市場傳聞。

借殼傳聞由來已久

康惠製藥在公告中表示,上海賽樂仙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簡稱“賽樂仙”)系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公司10%股份,賽樂仙系恆昌醫藥的控股股東。恆昌醫藥未持有公司股份。經公司覈查,截至目前,公司除與恆昌醫藥在業務層面開展少量合作外,不存在借殼方面的相關合作。

其實,借殼傳聞自去年8月已有。2024年8月2日,康惠製藥股東TBP Traditional Medicine Investment Holdings(H.K.)Limited(簡稱“TBP”)與恆昌醫藥控股股東賽樂仙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擬將持有的10%公司股份轉讓給賽樂仙。

權益變動前,TBP持有康惠製藥14.81%股份,賽樂仙未持有公司股份,權益變動後,TBP持有公司4.81%股份,賽樂仙持有公司10%股份。2024年10月股份轉讓完成,賽樂仙將成爲康惠製藥二股東。

賽樂仙持有恆昌醫藥61.75%的股份,爲恆昌醫藥的控股股東。賽樂仙實控人江璡直接持有恆昌醫藥7.49%的股份,爲恆昌醫藥實際控制人。

而彼時,恆昌醫藥剛剛經歷了IPO失敗。市場當時就猜測,作爲恆昌醫藥控股股東,賽樂仙此舉是爲剛剛終止上市的恆昌醫藥“借殼”康惠製藥在鋪路。

恆昌醫藥是一家專注於服務中小型連鎖藥店、單體藥店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藥流通企業,公司立足於基層醫藥市場,依託自主研發的B2B電子商務平臺建立了以自有品牌產品爲核心的直供專銷模式。恆昌醫藥曾於2022年申報創業板上市。

財務數據顯示,恆昌醫藥報告期內業績整體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恆昌醫藥的營收分別爲18.49億元、21.43億元、30億元、17.54億元,同期,公司實現淨利潤分別爲9357.32萬元、1.66億元、2.12億元和1.43億元。

恆昌醫藥銷售費過高的問題在IPO過程中遭到關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恆昌醫藥銷售費用分別爲1.99億元、2.58億元和3.60億元。深交所要求其說明銷售人員數量多、薪酬增長快的原因,會議費用的構成及是否存在商業賄賂。此外,問詢的內容還涉及公司的商業模式、重大訴訟情況、研發費用率低、財務內控不規範等問題。

最終,經歷了三輪問詢,恆昌醫藥主動撤回了IPO申請,有分析認爲可能與當時風頭正盛的醫藥反腐有關。

在恆昌醫藥控股股東賽樂仙成爲第二股東後5個月,康惠製藥發出了籌劃控股股東變更事宜的消息,不禁再次引發市場對借殼的猜想。

康惠製藥已連虧三年

康惠製藥主要業務覆蓋醫藥製造及醫藥流通領域,業務涵蓋中成藥、中藥飲片、化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生物製品、血液製品、藥品及中藥材的批發配送等。於2017年4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

2017年以來,康惠製藥淨利潤持續下滑,僅2021年微增6.94%,2022年起轉爲虧損。

上市以來,康惠製藥也曾進行多次收購,不過,此舉未給公司業績帶來增量,反而拖累了業績。截至2024年已連續虧損三年。據業績預告,康惠製藥2024年預計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8500萬元左右。

至於虧損原因,康惠製藥表示,報告期內,母公司新建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全面建成,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增加,銀行借款利息費用化增加,影響了本期業績;控股子公司陝西友幫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陝西友幫”)原股東未完成業績承諾,報告期內引入新股東,對其產品、技術、設備等資源進行整合調整,2024年第四季度,陝西友幫已全面正式運營,但固定資產折舊及融資貸款利息費用較大導致公司全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報告期內,湖北科萊維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簡稱“科萊維”)未按期支付股權回購款,公司已提起訴訟,公司預計該股權回購款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爲此確認了投資損失及壞賬準備約1600萬元。

目前,雖然康惠製藥已明確否認恆昌醫藥借殼傳聞,後續公司控制權將如何變化,以及是否有進一步的資產注入等動作,不久或將揭曉。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