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藥物您用對了嗎
抗過敏藥是用於防治機體因抗原性物質(如細菌、病毒、寄生蟲、花粉等)刺激引發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藥物,又稱抗變態反應藥。過敏反應(變態反應)是機體受抗原刺激後出現的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屬於免疫病理損傷過程。
藥物分類
抗過敏藥主要分爲以下幾類(結合當前臨牀常用藥物):
抗組胺藥:通過阻斷組胺受體發揮作用,是最常用的抗過敏藥。第一代: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等(鎮靜、抗膽鹼副作用明顯,易嗜睡)。第二代: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副作用較小,作用時間長,適合白天使用)。第三代: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副作用更少,心臟及肝腎安全性更高)。
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肥大細胞穩定劑):穩定肥大細胞膜,阻止過敏介質釋放,如色甘酸鈉(預防哮喘)、酮替芬(用於過敏性鼻炎、哮喘)。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阻斷白三烯作用,用於哮喘、過敏性鼻炎長期控制,如孟魯司特鈉。
糖皮質激素:強效抗炎、抗過敏,用於嚴重過敏或頑固性疾病,如潑尼鬆(口服)、布地奈德(吸入/鼻用)、糠酸莫米鬆(外用)。
其他:包括組胺H2受體阻滯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輔助治療蕁麻疹)、鈣劑(葡萄糖酸鈣,降低血管通透性)、免疫抑制劑(環孢素A,用於嚴重自身免疫性過敏)、抗IgE抗體(奧馬珠單抗,用於中重度哮喘)等。
使用方法
不同藥物用法需嚴格遵醫囑或說明書,以下爲常見藥物示例:氯苯那敏:成人每次4mg,每日3次;兒童每日0.3mg/kg,分4次口服;氯雷他定: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每日10mg(糖漿10ml);2-12歲兒童按體重調整劑量(≤30kg者每日5mg);酮替芬:成人及兒童每次1片,每日2次(早晚服用);孟魯司特鈉:哮喘患者每日1次,每次10mg(成人);過敏性鼻炎患者可根據症狀調整劑量。
注意事項
避免濫用與耐藥: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藥(一般2~3個月需更換),以免產生耐藥性或依賴。
特殊人羣慎用:新生兒、早產兒禁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孕婦、哺乳期婦女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安全藥物;老年人需從小劑量開始,監測不良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抗過敏藥可能與其他藥物(如鎮靜藥、降壓藥)發生相互作用,需提前告知醫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藥物。
皮試前停藥:抗組胺藥會抑制過敏原皮試反應,皮試前需提前停用(具體時間遵醫囑)。
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僅緩解症狀,需同時遠離花粉、塵蟎等過敏原,調整生活習慣(如清潔環境、均衡飲食),以減少過敏發生。
不良反應
抗組胺藥:第一代易引起嗜睡、口乾、視力模糊、排尿困難;第二代/第三代可能出現頭痛、胃腸道不適(如噁心)。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能引發消化不良、頭痛,罕見焦慮、睡眠障礙等神經精神事件。
糖皮質激素: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免疫功能下降(口服/靜脈);吸入製劑可能引起聲音嘶啞、咽部念珠菌感染(需用藥後漱口)。
其他:鈣劑可能引起噁心、面部潮紅;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A)可能導致肝腎功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