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支點丨樞紐提能 提升支點開放輻射力

(原標題:看支點丨樞紐提能 提升支點開放輻射力)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承壓之際,湖北外貿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成績單:上半年出口突破2900億元,同比增長38.5%,超全國均值31.3個百分點;全省進出口總額首次實現半年突破4000億元,增長28.4%,增速居經濟大省和中部地區前列。

這份亮眼表現的背後,是湖北“大力實施樞紐提能戰略”的持續發力,而一座機場的“脈動”,正鮮活勾勒出這場開放突圍的軌跡。

作爲不靠海、不沿邊的內陸省份,湖北正以航空樞紐爲支點打破地理邊界。

7月28日凌晨1點,在鄂州花湖機場貨運分揀中心,3小時前還在100公里外黃岡養殖池裡的鰻魚,此刻已完成通關,即將登上飛往韓國仁川的早班機——這樣的“全球速達”每天都在上演。

目前,花湖機場已開通超100條航線,覆蓋菲律賓馬尼拉、澳大利亞克拉克等東南亞及大洋洲城市,更能經東南亞河內中轉,直達北美芝加哥、達拉斯、紐約等地,讓光谷的光電子信息產品、工業電子產品通過航線網絡輻射全球。據花湖機場貨站管理部副部長高振介紹,藉助這樣的物流網絡,像黃岡鰻魚這樣的貨物,在地理位置不變的情況下,時效提升了80%以上。

制度創新則爲物流提速裝上了 “加速器”。在武漢光谷前置貨站,2023年8月投用的“兩場一站”通關模式創造了新效率:一票發往馬尼拉的貨物在光谷完成申報後,5分鐘內電子信息就同步至天河機場貨機,貨物未動,數據已“飛”完了全程,讓地面駁運時間縮短40%。

2024年5月,“廣州花都至鄂州”跨關區電子關鎖測試成功更具突破性——電子關鎖取代傳統物理關鎖,將貨物信息全程錄入系統,監管車開往花湖或天河機場時自動完成數據對碰,海關無需現場查驗即可遠程放行,徹底打通了湖北的空中出海口。

武漢海關東湖綜保區科科長喬翩解釋,這一模式讓湖北企業能在廣東集貨後統一運至光谷貨站,充分發揮武漢中部航運樞紐的作用,讓跨境電商出口更便利。

樞紐能級的持續升級,正讓開放的觸角不斷延伸。

2024年以來,黃岡市臨空經濟區的黃岡城市貨站通過花湖機場發送貨物已達3000噸。

5月新投用的漢口北城市貨站,深度融合“空港+商貿”雙樞紐功能,實現“貨到漢口即出境”。

6月,花湖機場首個海外倉在意大利米蘭馬爾彭薩國際機場物流園區揭牌,爲湖北企業“走出去”搭建了新支點……

物流的暢通,最終轉化爲產業升級的動能。在鄂州花湖機場輻射圈內,華工科技葛店產業園的高端激光設備正通過航線發往全球。

隨着湖北“51020”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不斷壯大,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佔比已超50%。

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湖北生產的電腦及其零部件出口138億元,同比增長19%;手機出口130.3億元,增長11.8%;集成電路出口117.1億元,增長25.3%,科技含量與附加值的雙重提升,也印證着產業競爭力的躍升。

從黃岡鰻魚3小時通關的“鮮速度”,到光谷貨站5分鐘數據同步的“智效率”,再到半年4000億元進出口總額的“硬成績”,湖北正以樞紐提能爲引擎,在全球貿易版圖上鐫刻下內陸省份的開放新座標。

花湖機場貨站管理部副部長 高振:

數據是最直觀的印證。我們通過構建“軸輻式”網絡,讓貨物“跑得快”、成本“降得下”、企業“走得遠”。

我相信,隨着樞紐能級的持續躍升、開放通道的日益暢達,這條逆勢突圍的開放新路也一定會越走越順。

總監製:岑卓

策   劃:何偉

監   制:洪燕

編   審:徐瑗 柳芳

記   者:沈雅潔 田暢

海   報:王子煊 楊紫悅

編   輯: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