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賴清德投書彭博4點回應 張善政示警1事:攸關國家命脈

賴清德總統9日也投書彭博新聞社,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四點應對策略。對此,桃園市長張善政10日就表示,「賴總統所謂『投資換關稅』的策略,現在需要非常、非常審慎地來評估」。(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佈,對全球各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暫時調降至10%,爲期90天。賴清德總統9日也投書彭博新聞社,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四點應對策略。對此,桃園市長張善政10日就表示,「賴總統所謂『投資換關稅』的策略,現在需要非常、非常審慎地來評估」,張善政說,「核心產業是國家最根本的競爭力,攸關國家的經濟命脈與安全,絕非可以輕易交換的籌碼」,引發討論。

張善政10日在臉書上PO出一篇「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我們更要同心守護臺灣的產業與人民」的文章表示,「今天凌晨,川普宣佈90天暫緩實施對等關稅,我跟所有關心臺灣長遠發展的朋友一樣,暫時鬆了一口氣,但懸着的心,並沒有放下」,張善政說,「川普政府的突然轉向,給了我們一些時間,也給了我們警訊。我們的談判策略,一定要隨之因應、調整」。

張善政提到,賴總統在前幾天「五大因應策略」中,提出了要組建「臺灣投資美國隊」,鼓勵我們的電子、ICT等重要產業,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力道。「在今天賴總統彭博新聞的投書,也再次提到增加對美投資,併成立跨部會的『美國投資小組』,希望擴大對美投資,來換取美國降低關稅」。張善政說,「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的劇烈擺盪,顯示現在美方的決策有很高的不可預測性,我們一定要非常謹慎」。

賴清德在9日時,投書彭博新聞社,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四點應對策略,包括臺美零關稅、增加美國進口和軍購、增加對美投資,以及承諾取消所有非關稅貿易障礙。張善政認爲,賴總統所謂「投資換關稅」的策略,現在需要非常、非常審慎地來評估,「前一個用投資換關稅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就是臺積電」。張善政說,「川普曾對臺積電釋出訊息:要麼來美國投資,要麼面對100%的關稅。臺積電最後付出多少錢呢?1000億美元。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要在90天內用投資換取全面降稅,代價到底有多大?」

張善政接着分析,僅僅是半導體一個產業的關稅豁免,代價就是1000億美元,那麼,要換取對臺灣「所有」出口產品的關稅下降,我們需要拿出多少個千億美元去投資美國?如果投資金額不夠大,美方恐怕不會滿意;但若真的大到讓美方滿意,這對臺灣可能又是「不可承受之重」。

張善政直言,「臺積電1000億美元對美投資,意味着原本會在臺灣的,數千到數萬個高薪工作;數千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從此會外移到美國,這是臺灣的重大損失」,在政府的積極鼓勵下,今天去的,可能不是隻有「護國神山」臺積電,而是「護國羣山」,像是電子、資通訊、AI伺服器等等產業。張善政也擔憂,如果這些產業都大規模向美國投資,將生產重心、關鍵研發基地放到美國。臺灣將會有嚴重的「產業外移」與「核心技術流失」。結果就會是社會大衆最憂心的,我們經濟發展會難以爲繼,臺灣引以爲傲的「矽盾」更可能因此被削弱甚至掏空。

張善政呼籲,以美方近期的決策風格,我們要非常小心,即使臺灣真的以犧牲本土產業鏈爲代價,花費鉅額資金,「投資換關稅」,有可能換到的只是短期承諾,隨時可能因爲美國的政治風向、選舉週期、甚至領導人的一念之間而煙消雲散。我想這也正是爲什麼,面對美國的高額關稅壓力,除了臺灣之外,鮮少有國家將『大規模赴美投資』作爲主要的談判條件。

張善政強調,「這背後反映了一個基本概念:核心產業,是國家最根本的競爭力,攸關國家的經濟命脈與安全,絕非可以輕易交換的籌碼」。張善政也說賴總統提出的其他因應策略,仍然值得寄予厚望,也相信行政團隊會全力以赴。「因爲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目標都是讓臺灣安然度過風浪,守護我們國家得來不易的發展果實」。

張善政最後也說,「此刻的臺灣,最不需要的就是內耗。我相信只要朝野不對立,社會能團結,務實合作、共同承擔,一定能找到克服困難、讓國家持續向前行的道路。挑戰當前,讓我們凝聚共識,攜手努力,共同爲臺灣的未來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