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灣》金門村史之先睹爲快

林安萱同學喜獲《金門村史》新書。(作者提供)

一年半前(2023年5月29日)我寫過一篇〈金門村史的海外連結〉,統計金門縣文化局自2016年至2022年先後完成了43本金門村史,蔚爲大觀。其後,2023年10月金門村史又推出5本,今年(2024)還有6本問世。合計九年一共出版54本,突破了彰化縣「大家來寫村史」已出53本的紀錄,成爲全臺灣完成村史寫作最多的縣市,真是可喜可賀!

由於今年金門村史的新書發表會訂於12月14日纔要隆重舉辦,在此之前暫不對外發售,那我該如何先睹爲快呢?

我之所以想趕快看到2024年的6本金門村史,倒不完全是爲了滿足我個人的渴望,另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我指導的研究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衆所周知,金門是個歷史悠久的僑鄉,歷來即有移民海外(尤其是南洋)的傳統,金門幾乎各村都與海外有所連結,也形成了金門村史的一大特色。這麼有特色的村史,不僅可以爲金門當地認識自己所用,也可以爲海外華人移民研究提供珍貴素材,因此我鼓勵成功大學中文系馬來西亞籍的研究生林安萱撰寫《〈金門村史〉叢書中的馬來西亞書寫》,做爲她的碩士學位論文。

《金門村史》第49、50冊書影。(作者提供)

安萱家住馬來西亞柔佛州,父母親祖籍廣東汕頭與潮州,她算是華人移民的第四代,雖然與金門並無地緣、血緣關係,但由她來進行馬來西亞與金門的關係研究,仍然是具有優勢的。

話雖如此,關於金門與馬來西亞之間人口的移動和相關文獻紀錄,哪怕是資深學者要着手進行爬梳,也得煞費苦心,更何況是年紀輕輕的安萱。她撰寫這篇學位論文工程之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曾經看到她面對浩瀚書海而陷入不知從何下手的困境,暗示過她不妨考慮換個輕鬆一點的題目來作,不過她倒未接受我的勸告,仍然繼續埋首於金、馬兩地大量的文獻資料之中,並且拿出初生之犢的氣魄,在「202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勇敢地宣讀了她部分的研究成果:〈金門縣金城鎮與馬來西亞的交互關係──以《金門村史》叢書爲例〉一文。

在這一單篇論文裡,安萱從48本金門村史中找出隸屬金城鎮者有10本,10本之中有關於馬來西亞書寫的佔5本。她對照第16冊《泗湖屐痕》、第41冊《歐厝村史》的內容,將這兩村歐姓、歐陽氏族與馬來西亞柔佛州「龍引」(龍引港又稱「歐厝港」)當地金僑的交互關係進行了有效的梳理。同時,她也援引《金門縣誌‧華僑志》的記載,爲第23冊《庵前村村史》補充了書中提到的金僑葉漢水在馬來西亞擔任「巴生閩南公所」會長、創辦巴生華僑中學與遺產捐贈等更多寶貴資訊。因此,安萱得到特約討論人安嘉芳教授和現場多位金門文史專家前輩的不少嘉勉。

就在安萱學位論文即將完成之際,她突然得知《金門村史》叢書由48本增至54本,但卻買不到這新出的6本,而其中第49冊《珠山村史》、第52冊《小西門村史》也都屬於金城鎮,小西門戴氏家族的出洋客又多移往馬來西亞柔佛州,即便只是爲了上述單篇論文的修訂,她也非得趕快掌握新書不可。

偏偏今年金門村史的新書發表會還得再等一個多月,這該如何是好?我聽從金門好友的建議,直接找村史作者們商借樣書。幸運的是在我發出求助訊息的五天之內,6本新書陸續都從金門快遞到了臺南,讓我得以先睹爲快,當然更重要的是及時化解了安萱的燃眉之急,我真是由衷感謝金門村史作者們的慷慨義助!(陳益源/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本文來源:《金門日報》)

2024金門學研討會部分學者參訪金門民俗文化村。(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