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價砍價再砍價,36億掉到22億了,現代汽車重慶工廠爲什麼還是沒人買?
當長安汽車、賽力斯高歌猛進的時候,現代汽車的重慶工廠卻是砍價砍價再砍價。
10月11日。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工廠項目第三次掛牌,轉讓底價爲22.48億元。較於第二次掛牌降價3.32億元。
從6月份第一次掛牌的36.84億元到10月11日第三次掛牌價22.48億元,北京現代重慶工廠三次掛牌轉讓,共降價14.36億元。
現代汽車重慶工廠的前世今生,在前文中,穿透君已經寫了,更多可以點擊連接。
36億賣出重慶工廠,現代汽車的中國大敗局
這個相較於建設時候77.5億元總投資三折的價格,仍然無人問津。
資料顯示,這個工廠的轉讓單位爲,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股東爲,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50%股份)、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50%股份)。
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則是北京汽車(01958)的子公司。
對於爲什麼沒人來接盤?
現在電動車的競爭是一大原因,另外一大原因則是傳統燃油車產能的過剩。
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汽車製造商產能TOP20產能合計爲3749萬輛,佔總量近九成,整體利用率卻低於五成。其中,吉利、長城、上汽大衆、長安福特、北京現代、悅達起亞等燃油車比重較大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均低於四成。
北京現代重慶工廠於2015年開工,項目總投資77.5億元,規劃整車年產能25萬輛,發動機年生能25萬臺,投產兩款高性能車型(北京現代昂希諾和菲斯塔)和一款高性能發動機(KAPPA發動機)。
單單這個重慶工廠的產能,都已經是目前現代汽車在中國的全年銷量。
看看這個銷量的下滑,北京現代在中國銷量真的是比腰斬還腰斬。
當2023年底,華爲問界都要普及無圖智駕階段了,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竟然都還沒有純電動車銷售。
現代汽車是真的沒有電動車嗎?也不是。此前2022年年報中,現代汽車稱其電動車全球銷量已經達到10萬輛了。但是,要引入中國還要等2024年。
具體,現代汽車在等什麼,穿透君也不知道。
作爲兄弟公司的起亞,此前的一個表態可能是他們邏輯想法的一種體現。
起亞汽車的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公開表示,合資車企的技術積累、人才積累、全球化經驗,包括全球化盈利,遠遠大於本土企業。“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後面再等着進來搶市場也可以。”
不知道猴年馬月之後,當中國汽車都快變成機器人了,他們還以爲能有市場嗎?能競爭得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