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小米,早就已經下手了
圖/美聯社
DeepSeek爆火後,我追悔莫及,想起了年前「雷軍千萬年薪挖角95後AI天才少女」這條微博熱搜,我竟然沒有及時重視。
去年底,我只把這條熱搜當成了雷總搞的新噱頭,沒有仔細思考DeepSeek究竟是何方神聖,屬實有眼不識泰山。
但是現在再看這條熱搜,又是另一番光景。
衆所周知,雷軍很擅長在業內相對成熟的時候進行資源整合,推出有較高性價比的產品。
而去年DeepSeek已經走上了業內較爲成熟而廉價的路線,開啓大模型價格戰,被稱爲「AI行業的拼多多」。
DeepSeek團隊的人早就被雷軍挖走,說明雷軍有可能在着手搞自己的大模型了。
而且雷軍很有做小米大模型的需求。
他的硬體生態很需要大模型的加持,在智能時代有更強競爭力。
從手機到汽車再到智能家居,小米的生態鏈像章魚觸手一樣瘋狂擴張。但問題來了:一堆設備聯網叫生態,能互相理解對方在說什麼才叫智能生態。
比如你對着小米手機說「冷死了」,手機得聽懂這是要開空調還是買羽絨服;小米汽車得知道「導航去公司」是默認避開你前女友住的小區;智能冰箱得在你深夜偷吃時自動關閉客廳燈光,營造「無人知曉」的犯罪氛圍。
這些需求,靠傳統代碼邏輯?程序員(工程師)頭髮掉光也寫不完。這時候,大模型就成了那個「既要懂人類廢話文學,又要會端水」的超級管家。
想想看,一輛車要是能讓車主感覺「這車越開越懂我」,不比一味捲成本酷多了?
傳統車機只會推薦餐廳,但大模型加持的小米汽車能結合你的血糖數據(來自手環)、飲食偏好(來自外賣App記錄)、實時路況(來自導航),直接把你拉到一家「低卡輕食店」,並提前用小米手機幫你排隊取號。
什麼是生態,這纔是生態。
更狠的是,小米要搞自動駕駛,但光靠攝像頭和雷達可不夠。大模型得學會預判隔壁車道司機是不是要加塞(插隊),識別前方塑料袋是垃圾還是碰瓷道具,甚至在你犯困時用語音講段子提神。沒有自研大模型?等着被友商的「AI代駕」按在地上摩擦吧。
現在,就有個現成的大模型擺在眼前,它便宜,適配硬體要求低,稍微有點好硬體,本地部署版本就不是「人工智障」了,這誰忍得住不往自家產品上放?不本地部署,自己接入也好啊。像OPPO、榮耀、華爲,都已經宣佈有產品接入DeepSeek-R1了。
即使不選DeepSeek-R1,據稱蘋果選擇了阿里作爲其國行版AI的合作伙伴。
別管怎麼樣,手機還是要有大模型,現在壓力給到了小米。
小米未必會選擇直接接入DeepSeek-R1,有可能在研發自己的大模型,讓米家生態都聰明起來。
未來,你的小米手機已經能一鍵把會議錄音寫成PPT大綱,或者根據聊天記錄自動生成辭職信模板,,並貼心標註《勞動法》風險點。
這些騷操作背後,全靠端側大模型在本地運行——既保護隱私,又不用看雲服務廠商臉色。
辭職之後你想出去玩,順便拍個Vlog,就完全可以用小米手機生成旅行Vlog腳本,同步到汽車導航自動規劃路線,掃地機器人清理你拍視頻時打翻的薯片渣,到家後電視自動播放成片。
一套操作下來,用戶就算想跳槽到友商,也得先掂量下自己能不能忍受「生態斷片」的痛。
當你的生活被小米AI滲透成篩子後,換手機等於換腦子,換汽車等於換司機,換家電等於換保姆——試問誰有這勇氣?
所以別問雷軍爲什麼搞大模型,要問就問:不搞大模型,小米拿什麼拉投資?拿什麼讓用戶覺得「這公司未來十年還能打」? 畢竟,在科技圈,沒大模型就像相親時不帶房產證——你說你潛力股,誰信啊?
所以雷軍早早就挖了DeepSeek的人,我猜測就是爲了在大模型領域大幹一場。
而且相關領域人才迅速滲入業界,與各行各業結合,AI+萬物,讓大模型帶來的智能提升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千家萬戶,不僅造福用戶,還拿了高薪,開拓了更多就業渠道,AI與產業結合更緊密,助推AI加速發展。
這對大家都是好事。
(豆腐乳兒)
(本文來源:「非凡油條」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