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薅羊毛薅得我都胖了,商戰能不能多來點兒?

大陸電商平臺京東今年2月進軍外賣業,立刻與業界龍頭美團爆發激烈紛爭,未料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4月底推出人民幣100億元補貼,更加劇外賣市場競爭。圖/中新社

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砸下來,大陸原本已經非常激烈的外賣大戰,局勢再一次升級。

這次砸錢的,不是京東也不是美團,而是之前看似動作不大的阿里。

本輪外賣大戰的起點,是今年2月京東進軍外賣行業。在京東和美團交手了幾個回合,補貼都發出去了之後,吃瓜羣衆還在疑惑,之前外賣行業的老二餓了麼怎麼沒有動靜?

餓了麼還是有所行動的,只不過餓了麼背靠阿里,其行動與阿里密不可分。看懂了阿里的動作,就知道這輪外賣大戰打的是什麼了。

●阿里殺入外賣大戰,佈局即時零售

4月30日,淘寶天貓旗下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爲「淘寶閃購」,首日上線50個城市,這一動作在外界看來,就是淘寶App首頁有了個 「閃購」的一級流量入口展示。

上線50個城市可能只是試點,不過阿里的動作很快,沒過幾天,淘寶閃購就在全國上線了。

而淘寶閃購,有餓了麼在各方面的支持——餓了麼品類供給面向淘寶閃購全部開放,淘寶閃購需要的運力也是餓了麼重點保障,補貼則是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一起提供。

那個時候,餓了麼已經身處外賣大戰之中了。

直到7月2日,淘寶閃購宣佈,將在未來12個月內提供總規模500億元的補貼,阿里發出了參與外賣大戰的強力信號,外賣大戰更激烈了。

阿里進軍外賣大戰,是調集大量資源的大兵團作戰。

今年6月,阿里宣佈將餓了麼與飛豬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在業務決策與執行層面與中國電商事業羣保持目標一致,協同開展工作。

可見餓了麼成了阿里電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里23日宣佈,外賣平臺餓了麼、旅遊平臺飛豬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圖/新華社

而升級後的淘寶閃購,可不只有餓了麼,還整合了盒馬以及淘寶天貓已有即時零售供給。

所謂即時零售,要求在用戶線上下單後,在短時間內,比如1小時內就送到,非常方便快捷,考驗的是各大電商平臺即時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能力。

即時零售看上去是個新名詞,其實我們早就習慣於這種業態了——中午想吃飯又不想做,點個外賣,很快送到,這就是即時零售,外賣還是最高頻的即時零售業態。

這輪外賣大戰,就是從搶奪外賣這個即時零售入口出發,各大電商平臺進行大量宣傳和用戶教育,讓用戶逐漸習慣不僅即時叫外賣,還即時購買其他商品。

淘寶閃購這次砸500億補貼,就是想讓用戶習慣,通過閃付購買包括外賣在內的更多品類,如淘寶閃購頁面下的服飾百貨、手機數碼等,培養用戶「萬物即時可得」的認知。

●即時零售,成了巨頭要抓的增長爆點

各大電商平臺,怎麼就進軍即時零售領域了呢?

以阿里爲例,去年在很多業務上,阿里其實是收縮的。

2024財年的前9個月,阿里已退出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到了去年年底,阿里又不惜錄得虧損93億元人民幣清倉銀泰。

阿里這是在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電商、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

阿里的雲計算,與AI的發展關係很大,而AI正是現階段全球高科技的新增長點,自然要大力加碼。

而電商業務的下一個戰場在哪裡?各大巨頭瞄準了即時零售。

根據去年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公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2023年即時零售增速高達28.90%,未來幾年預計還會以兩位數增速增長,是目前電商業務裡難得的高速增長領域。

分佈全國的門店和前置倉、大街小巷穿梭的外賣員,即時零售業務前些年的增長可謂水到渠成。

但各大巨頭盯上這塊業務,開始外賣大戰後,上述前置條件有些不夠用了——京東在大力招募騎手,外賣員這些天連軸轉跑單,大小外賣店舖爆單忙到崩潰,都反映了這波巨量流量涌入後,即時零售業務的爆發。

《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的預測增速,恐怕因即時零售的瘋狂快進,而提早打出大結局了。

畢竟下圖這種大額優惠力度,誰能不心動呢?

這種大額優惠力度,誰能不心動呢?(網路截圖)

現在都有人一天三頓外賣,還覺得挺便宜了。

補貼砸下去,用戶教育立竿見影。

這輪外賣大戰又會怎麼收場?

雖然阿里砸500億補貼繼續炒熱外賣大戰,但應該還沒有到最高潮的時候。

因爲還有個大傢伙,抖音,沒有全面進入戰場。

外賣大戰期間,抖音加碼了旗下的隨心團,但是沒有進行大規模、轟動性的補貼。

這可能是由於外賣大戰需要大量外賣騎手支撐爆量的訂單配送,而抖音此前的外賣業務搖擺不定,騎手佈局較爲滯後。

也許等到騎手等前置條件佈局完畢,抖音也會加大補貼力度,強勢擠入這場外賣大戰,搶奪即時零售的大流量入口。(豆腐乳兒)

(本文來源:「非凡油條」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