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茶山CEO” 如何把祖傳手藝變成爆款IP丨一起站C位·尋找青春維度
肖珺景,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今天的“尋找青春維度”,一起看茶山姑娘怎麼把信陽茶帶到了聯合國。
2300年,信陽製茶的歷史,這就是中國青年非遺傳承創新的跨度。
700米的茶山上,綠芽與雲霧私語。
200℃的水汽裡,茶葉在手中起舞。
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肖珺景:我叫肖珺景,是信陽毛尖茶制技藝區級傳承人,生在茶鄉、長在茶鄉,家裡世世代代都是種茶做茶的。每年一到清明、穀雨左右的時候,我們就要到茶山上採摘嫩芽嫩葉,因爲茶不等人,我們將近8萬次的提起和放下,才能做出一斤的信陽毛尖茶。
採摘、分級、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撿剔、復烘、再復烘……信陽毛尖茶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做成。
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肖珺景:殺青要到位,擀條要均勻,理條靠手感,火候是關鍵。這是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製茶口訣。來給大家看看鍋底溫是多少度,看到了嗎?200多度,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敢抓。但是不行,得抓!久而久之練習的多了,也就樂在其中了。
製作工藝雖然有創新,但是古法傳承下來的是一直沒有變的。姥爺從小就告訴我說:首先要把人做好,才能把茶做好,做人要做好心人,做茶要做良心茶。2019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我面臨一個重要的抉擇:去大城市闖蕩,還是回到家鄉傳承茶業。
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肖珺景:每年一到做茶季的時候就特別忙,而且會很累,但是這麼好的手藝,不傳承下去就太可惜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而我就覺得我的使命就是做茶。
在這五年多的時間裡,我學會了炒茶、泡茶,做了自己的品牌和推廣,學會和茶“打交道”我覺得很自豪。
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肖珺景:直播間的茶友大家好,我是珺景,今天給大家泡一杯我們的茶。
時代在發生着變化,像我們的傳播渠道、傳播方式,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着改變,但是信陽毛尖與這種天然靈氣之中孕育出來的狀態是沒有變的,依然沿用着過去茶山與叢林相互結合,自然共生的一種生態的方式,即使隔着千山萬水,我依然能夠希望通過網絡的力量,讓大家感受到這一杯沁人心脾的茶香。通過網絡直播每天能銷售800多單。曾經千年不變的茶山茶路茶道,也在新時代迎來了新茶人。
在聯合國設立的第五個“國際茶日”上,我在現場展示了信陽毛尖的歷史文化。從茶山到聯合國,我想讓茶香飄向更遠的遠方。
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肖珺景:你問我下一個五年目標是什麼?那我還是希望,在目前能夠把產品品質做好的前提下,再去擴大我們的產能和規模,帶動我們的鄉親們多掙一點賣茶錢。
當青春遇見傳統,我想世界便多了一種理解中國的方式——在沉浮的葉片間,在回甘的滋味裡。
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肖珺景:這個春天,不妨走進信陽,品一杯鮮爽的毛尖,赴一場山水之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