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賽起來” 運動“熱起來”——北京校園體育一線觀察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開學“賽起來” 運動“熱起來”——北京校園體育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趙旭、李春宇

初春輕啓,萬物萌新。北京中小學校園裡,“體育熱”持續升溫。

10點半剛過,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操場上,一場“衝刺跑”班級賽蓄勢待發。五年級的孩子們分組熱身,穿上號碼背心。一聲清脆的哨響劃破全場片刻的屏息,加油聲、吶喊聲在空中迴盪。

“4分整!”學生田雨諾越過終點,激動地與同學相擁着跳了起來。學校體育教師趙欣介紹,五年級男、女子項目分別爲1000米、800米,男生跑進5分鐘、女生跑進4分鐘,就能爲各自班級加分。

“上週比賽我跑了4分30秒,這周終於‘踩線’晉級。”田雨諾告訴記者,爲了集體榮譽,她課下主動加練跳繩提升耐力,“比賽很有儀式感,其實以前不太愛運動,現在一定要好好跑。”

新學期,班級賽成了不少北京中小學的“標配”。開學伊始,北京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着力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大力開展學生班級賽。

“這學期將以往的‘月賽’升級爲‘班級賽’,實現週週有比賽。”學校教學部體育主管主任朱國輝說,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學校專門設計了羊角球、跳繩、田徑、三大球等多個比賽項目,帶動學生全員參與。“低年級偏重技能比賽,高年級加入競技元素,讓孩子們在比賽中鍛鍊抗挫能力。”

男子1000米比賽畫上句號,學生張思懷和小夥伴們自發聚在一起研究提速經驗。“一開始要跟跑,能減少風阻、節省體能”“過彎道時外側手臂擺動幅度還要加大一些”……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在校園體育中“潤物無聲”地淬鍊思維火花、涵養團隊精神。

“我們把體育作爲‘第一學科’,運動要惠及每一位學生。”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說,“兒童通過運動不僅能撬動身體協調發展,也能促進智力發展、身心健康。同時,老師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學會‘自信地贏’‘體面地輸’,讓德育融入體育。”

近年來,青少年“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小焦慮”等“四小”問題廣受關注,校園體育成爲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必修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預,讓年輕一代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

走進北京市房山區良鄉第三小學,班級籃球賽如火如荼。下午3點多大課間鈴聲響起,學生們直奔球場,不一會兒,四周擠滿了一張張寫滿期待的笑臉。

小學低年級籃球比賽的籃筐低一些,但比賽激烈程度毫不遜色。每個班各四位球員登場,比賽分爲上下半場,中場休息時還有非場上球員的定點投籃環節,爲更多學生創造參與機會。視線轉移到場外,記者發現,周邊不少居民駐足圍觀,就連旁邊超市的工作人員也暫時放下工作,站在露臺上爲小球員們加油助威。

班級賽不僅是場上球員的比拼,也是拉拉隊之間的較量。觀衆裡,二年級1班學生楊驊麟拿着自己手繪的“哪吒手握籃球”的畫板爲自班鼓勁。場地另一側,二年級5班的同學們同樣手持“春芽小旋風”“二·五旋風隊”等標語,一邊搖擺一邊助威。

對於校園體育,安全仍是熱門話題。家校相互理解、完善各項保障也是各界共同期盼。球場邊的圍欄外,不少家長正觀看比賽。“剛剛我家孩子上場投籃了,重在參與,最主要的是能幫孩子養成運動健身的好習慣。”學生家長許多表示,“學校越來越重視體育,我們也很欣慰。”

時間、空間、內容,是校園體育的三大核心要素。近年來,北京持續釋放體育“大禮包”,從中考體育改革,到課間延時至15分鐘,再到要求每天一節體育課,運動時間得以充分釋放。爲拓展運動空間,不少中小學創新利用天台、樓道、牆壁,打造空中足球場、室內攀巖牆等,甚至到附近公園開展校園體育。此外,還鼓勵師生共同參與設計運動項目和遊戲項目,提升運動的趣味性。

運動正帶給孩子們變化。良鄉第三小學的數據顯示,2024年四、六年級計入中考的體育過程性測試優良率分別達98%、97%,其中,六年級的優良率較2023年提升11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這所小學的體育場地在晚上會向社會開放。“雖然提高了管理成本,但爲周邊居民提供了健身空間,他們中不少是學生家長,這樣也能營造家庭運動氛圍。”該校校長李紅蓮表示,期待社會持續增強體育文化建設,通過全民健身立體化帶動更多兒童擁抱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