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將至肺鏈威脅跟着來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提醒,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後,突破性感染比例仍不低,家長不可掉以輕心。(邱政洵提供/李念庭臺北傳真)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校園羣聚活動容易提升幼童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兒童感染專家指出,除了流感、新冠、RSV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是重大威脅之一,尤其「血清型3」常造成突破性感染,好發於2至7歲幼童,突破性感染機率逾8成,恐增重症死亡風險,呼籲家長把握出生後6個月關鍵期,追加接種肺鏈疫苗。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說,流感、新冠、RSV呼吸道融合病毒與肺炎鏈球菌,並列「F4呼吸道病原」。其中肺鏈是唯一的細菌,也是兒童健康最重大威脅之一。
本土研究指出,2015至2019年,18歲以下肺鏈感染個案,約84%爲「突破性感染」,也就是曾施打過疫苗仍染疫,以血清型3、19A、19F位居前三名。突破性感染大部分發生在2至7歲幼童,距離最後一劑公費疫苗已有1至5年,抗體濃度下降,學齡前兒童發生突破性感染機率逾8成。
邱政洵說明,肺鏈疫苗PCV13,對多數型別有8至9成保護力,但對血清型3的保護力僅3至5成。血清型3莢膜特別厚,如同「金鐘罩」躲避免疫系統攻擊,需要更高濃度抗體纔能有效預防。因此,血清型3不僅突破性感染比例高,重症、死亡風險也更高。
目前臺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畫爲2個月、4個月、12至15個月各接種一劑PCV13。由於1歲前兩劑間隔過長,醫界建議,6個月時可自費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2至5歲是國內幼童感染高峰期,若2歲前未完成4劑肺鏈疫苗接種,建議考慮自費補強,降低感染風險。
邱政洵提醒,勤洗手、戴口罩、均衡營養是日常預防基礎,接種疫苗是建立保護力的關鍵。開學前,呼籲家長主動檢視孩子接種紀錄,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追加劑或自費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