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 聽寧夏老兵講革命故事
近日,在寧夏西吉縣第七中學的禮堂內,特殊的“開學第一課”拉開序幕。禮堂前排,幾位身着軍裝、胸前掛滿勳章的老兵身姿挺拔,目光堅毅,用鏗鏘有力的聲音講述起曾經的軍旅故事。
宋志強和其他7位老兵是寧夏老兵宣講團的核心成員,他們中,有戰鬥英雄,有身殘志堅、向光而行的“最美退役軍人”,也有紮根基層服務羣衆的“兵支書”。此次“開學第一課”,他們帶着使命走進校園,用親身經歷爲青少年詮釋“忠誠、擔當、奉獻”的深刻內涵。
“如果現在國家需要,您還會衝上一線嗎?”在永寧縣第二中學的互動環節,學生們爭相提問。面對這些少年的發問,老兵們的回答質樸卻震撼人心。
“當年我們一個連的戰友,有三分之一沒能回來。但要是重來一次,我們還是會拿起槍!”老兵陳河指着身上的一枚彈片傷疤,聲音顫抖,“這傷疤是‘勳章’,它告訴我,今天的和平多麼珍貴。”話音未落,操場上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一名學生感慨:“今天才明白,我們習以爲常的平靜生活,是因爲有人曾用生命守護。”
此次“開學第一課”活動覆蓋寧夏百餘所中小學,近5萬名師生通過線下參與或線上直播方式接受精神洗禮。
爲確保紅色教育常態化,寧夏建立老兵宣講“十進”機制,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進黨校課程、進紅色景點、進紀念場館,分級建立老兵宣講隊,培樹寧夏老兵金牌宣講員,打造系列精品宣講課,不斷豐富宣講產品供給,在全區建立24個“少年軍校”、6所全國“八一愛民學校”。39所學校被命名爲“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118名宣講員被聘爲學校思政教員。
“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就是要讓老兵精神從‘感動一瞬間’昇華爲‘影響一輩子’。”寧夏回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退役軍人事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