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教育”要真開門、敢開門、善開門

原標題:“開門教育”要真開門、敢開門、善開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通知》。《通知》強調,開門教育要注重羣衆參與,接受羣衆監督,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組織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基層治理、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擔當作爲、服務羣衆,讓羣衆可感可及。

開門搞教育,學習教育才能出實效。要真開門、敢開門、善開門,讓羣衆在學習教育中收穫更多幸福感。

真開“納諫之門”。羣衆是學習教育的參與者,不是旁觀者。學習教育首先要真開“納諫之門”,真誠地把廣大羣衆請進來,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能否廣開“納諫之門”,關鍵在於“納”的胸懷。“知屋漏者在宇下”,學習教育學、查、改各環節實施得好不好,哪裡有問題,羣衆看得最清楚。要暢通和拓寬羣衆意見反映渠道,用“一條熱線”傾聽羣衆的聲音,讓“您的聲音”變成“我的行動”。要涵養“聞過則喜”的雅量和境界,多聽羣衆對基層黨員幹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上的意見,把羣衆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當作家事一樣時時放在心上,以羣衆的批評建議爲鏡,多照自己、向內檢視。瞭解羣衆所需、所盼,把準羣衆難點痛點。善於在調查研究中聽真言、察實情、找辦法。

敢開“監督之門”。學習教育要開出成效,不能沒有羣衆的監督。現實中,有的領導幹部怕羣衆監督,雖然把羣衆請進了學習教育“大門”,卻不敢開啓羣衆監督的“正門”。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一年一個樣。在這其中,羣衆的監督至關重要。基層黨員幹部的作風問題,稀釋的是幹羣關係,侵蝕的是爲民辦實事的初心。羣衆對“四風”問題的監督與反映,是對黨員幹部的一種愛護,有助於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黨員幹部不僅要在學習教育中習慣於開啓羣衆的全方位監督“探照燈”,還要讓接受羣衆監督成爲自覺和習慣。

善開“評判之門”。羣衆不僅是學習教育的參與者、監督者,還是評判人。羣衆不滿意,即使學習教育開得再“有聲有色”,也是“自娛自樂”。羣衆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源自於爲民辦事的效率提升、民生保障的持續加強。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基層治理、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擔當作爲。要致廣大而盡精微,用心用情服務羣衆,把實事辦好,把“關鍵小事”做好,讓羣衆可感可及,持續提升獲得感、滿意度。(靳仔囡)

來源:紅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