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證券副董事長糜以雍 助攻亞資中心

凱基證券副董事長糜以雍。凱基證券/提供

凱基證券副董事長糜以雍指出,證券業近年未跟上經濟成長及整體金融業發展腳步,盼合理評估經營風險後,爭取更多資源,充分發揮在經濟體中應有功能,並積極提出建言,力助政府推動亞洲資產金融中心政策。

糜以雍強調,臺股過去30多年曆經成交量不到百億元,至2024年市值、量能締造新猷,證券業獲利創史上次高,但從股東權益、實收資本額、整體金融業獲利佔比來看,同期間增幅卻不及銀行及保險業,存在大家未注意的盲點。

他認爲,金融業是受高度監理的「準公用事業」,欲獲政策支持以取得突破性的發展機會,要先讓大衆理解「資本市場」、「直接金融」對於刺激經濟成長、引導產業轉型及扶持新創產業等方面所能發揮的獨特功能。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歐盟提出「歐洲資本市場聯盟(CMU)」倡議,希望改變金融體系過度依賴銀行融資,提升產業韌性與國際競爭力。糜以雍說,這或許值得業者與政府部門共同來研究及關心。

糜以雍分析,史上從未發生證券商對證券交易所違約交割、政府對證券業紓困等系統性危機,國安基金歷次進場多獲利出場,若能多跟社會溝通,在學術機構嚴格把關及參考國際管理經驗後,合理評估風險並適度檢討管理制度,證券業可望爭取更多資源,充分發揮應有功能。

針對亞洲資產金融中心政策,糜以雍直言,原本資產管理業務中的產品,主要應由證券業提供,證券業及旗下客戶纔是此一政策最大受惠者,但目前看來同業大多采消極防禦策略,不但無助政策推動,亦不利產業發展。

他表示,金融知識普及是業者應投注更多心力之處,與監理機構間建立互信,業者與政府間自然有更多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