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校園球具 基層跳腳急喊卡

教育部9日宣佈開放中小學球具器材給社區民衆借用,10日急忙踩煞車,強調不會貿然實施。圖爲小朋友下課時在操場打球。(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長鄭英耀9日宣佈,將盤點3800多所中小學的球具器材,開放給社區民衆在放學後、假日借用,引發教師團體不滿,批評教育部對基層校園困境一無所知,活在平行時空。教育部10日急忙踩煞車,強調會請體育署審慎評估,並與基層學校溝通,不會貿然實施。

鄭英耀9日於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開幕致詞表示,因應運動部將成立,教育部推動校園活化開放,體育署將在2周內盤點3800多所中小學的球具器材,開放給社區民衆在放學後、假日借用,落實推動全民運動的目標。

校園公共球政策宣佈後,立刻引發教師團體跳腳,全教產理事長林蕙蓉指出,教育部長口號喊得響亮,卻再度顯示政府高層官員活在平行時空,對基層校園的真實困境一無所知,對於國中小學校的人力短缺、器材損耗、經費補助、場地維護與校園安全等關鍵問題隻字未提,讓許多基層教育人員傻眼。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此政策缺乏明確管理規範,恐引發安全與責任問題。社區民衆使用學校設施時,若發生意外或球具損壞,責任歸屬如何釐清?學校是否需承擔額外的法律風險?政府應正視學校的實際困境,積極以務實態度規劃解決教育現場濫訴、校安等教育人員關心的問題。

不願具名的新北市某國中校長語帶無奈表示,學校假日根本沒人上班,要誰負責開門借球?器材是給學生上課用的,若借出損壞或遺失,誰負責?若民衆使用不當受傷,學校又該如何因應?

甚至有教師指出,放假回校掃地時曾發現操場有垃圾、菸蒂,還曾有人在操場抽菸、打鬥,場地損壞也無法追究。校方質疑,若中央真有誠意,應設專款補助、增設管理人力,而不是讓學校一邊教學一邊「扛全民健康」。

面對反彈聲浪,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昨天下午表示,因爲接到學校及地方政府建議,擔心容易引起誤解,後續一定會請體育署審慎評估,與基層學校溝通,不會貿然實施,初期可能會先選擇有意願的縣市學校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