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裝復刻中山堂80年前「受降典禮」! 抗戰老兵到場分享戰場經歷

本報訊

臺北中山堂光復廳24日舉辦「慶祝抗戰勝利暨臺灣自日本殖民光復80週年感恩紀念會」。活動中,除了邀請軍事重演團體重現臺灣光復受降典禮之外,曾經參加李友邦將軍「臺灣少年團」的曾東昇伯伯,也特別現身參加,並有參與登步島戰役、古寧頭戰役的老兵,分享保衛臺灣的故事。

在臺灣光復80週年前夕,「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等團體,今天邀請國內軍事重演團體,分別扮演行政長官陳儀等中國代表與日本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等,重現當年陳儀、諫山春樹,以及安藤利吉等人的書面遞交儀式,再由陳儀發表正式廣播,宣佈「從中華民國34年10月25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以置於中華民國政府的主權之下」。

緊接着,主辦單位邀請曾是「臺灣少年團」成員之一的曾東昇伯伯、打過古寧頭戰役的劉發貴、參加過登步島的趙勵卿伯伯分享過去經驗,另外,有一位自行前來的老兵黃良成,也分享在古寧頭戰役中,因失血過多昏迷,差點被活埋的經歷。此外,主辦單位同時也邀請「女記者作家歡唱團」與「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合唱團」,分別演唱「抗敵歌」、「凱旋歌」等抗戰歌曲,爲活動增添珍貴的歷史記憶與精神傳承。

活動中同時邀請多位學者專家進行專題座談,首先由「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蔣朝根,主講蔣渭水的反殖民意識,與如何推對臺灣自治運動;作家丘秀芷從丘逢甲說起,生動有趣的述說1945年前後教育體制的轉變;國防醫學院退休教授何邦立,講述被遺忘的軍醫林可勝將軍(戰後國防醫學院創院院長),率領紅會救護總隊,在戰時救傷的特別貢獻;前駐瑞典大使魯炳炎則是回顧,臺灣如何從戰後一片廢墟成爲亞洲四小龍的歷程;歷史學者楊維真、李君山則回顧歷抗戰與臺灣的歷史。

主辦單位表示,透過「參加受降典禮、打卡歷史場景、瞭解臺灣戰後重建」,相信這場活動不僅是歷史的重現,更是文化記憶的延續,也期盼民衆攜友帶眷,共同回顧那段臺灣光復的榮耀時刻,感念先輩的犧牲奉獻,並以此爲契機,凝聚社會對歷史的尊重與和平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