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航太供應鏈 利多
軍工、航太供應鏈,利多。無人機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過去兩週,全球市場的主旋律仍環繞在通膨、利率與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7月PCE年增2.6%、核心年增2.9%,與市場預期大致一致,顯示通膨降溫速度有限,但並未惡化;個人支出仍小幅成長,需求面具韌性。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Jackson Hole年會談話時表示,就業下行風險逐步提升,聯準會可能需要重新審慎評估政策立場,市場隨即強化對9月降息的押注,期貨市場反映降息機率超過九成。
另一方面,ISM製造業指數8月落在48.7,仍處於收縮區間,不過新訂單分項回到51.4,帶來些許回暖訊號。就業方面,JOLTS報告顯示7月職缺數降至718萬人、創近十個月新低,就業市場降溫跡象逐步清晰。
輝達公佈的財報再次成爲全球矚目焦點。該公司第2季營收達467億美元,年增56%,季增6%,再度超過市場預期。資料中心營收411億美元,年增幅度同樣達56%,證明Blackwell架構GPU的需求仍然旺盛。
展望第3季,輝達預估營收將達540億美元,然而管理層也坦言,財報與指引並未納入中國大陸市場出貨,主要因出口管制仍有不確定性,導致股價在財報公佈後出現拉回。
值得留意的是,臺經院發佈最新報告指出,7月整體制造業景氣信號值自上月的9.86分下降至8.48分,已連續第三個月亮藍燈,代表製造業景氣仍處衰退階段。
此外,亮出藍燈的企業佔製造業產值的逾87%,顯示絕大多數業者對當前景氣感受偏弱。報告認爲儘管AI創新應用帶動部分電子與資通產品出口,但整體傳產需求疲弱,加上新臺幣升值與市場對貿易談判結果仍存疑慮,使得看好未來景氣的廠商比例大幅減少,整體經營信心偏低。
在大多數產業外銷熄火,政府支出就成爲支撐GDP的一個支柱,特別是臺灣與大陸關係持續緊繃,大陸連年軍費成長,借鏡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根據媒體報導,國防部研議推出軍購特別預算,規模可望達7,000億元以上,內容朝向「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色地帶應處能量」四大整建項目。
當中,最重要的標案包括國軍部軍備局招標微型、攻擊與偵搜五款無人機共計48,750架(金額約500億元),海軍採購自殺式攻擊無人艇計劃分五年共1,320艘(金額約650億元)等。
根據臺灣海關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無人機出口金額爲1,189.5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7.5倍,顯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變局下,縱然大陸商用無人機價格優勢明顯,臺灣無人機產業架構在非紅供應鏈與資安趨勢下,持續打入歐美市場,若再搭配未來國內軍購採購案,無人載具產業將有很大發揮空間,相關個股包括雷虎(8033)、中光電(5371)、長榮航太、漢翔(2634)等。
此外,除軍工相關訂單明確,民用相關需求持續暢旺,目前約16,000架商用飛機待交付,若以製造產能與積壓訂單比例,波音與空巴皆需要約十年纔可以完全消化,而隨着兩家主要製造商持續努力提升產能下,對於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後市營收也可望增溫。
其中豐達科(3004)客戶來自於全球四大發動機制造商,除既有訂單外,同業的美商SPS於2月火災後,豐達科已有接獲客戶急單需求將陸續反映在今年營收表現上,同時爲降低斷鏈風險,原本SPS獨供零組件未來也有望能夠釋出。(作者是第一金投顧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