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股陷入休息! 漢翔、中光電操盤盯緊月季線
▲臺股示意照。(圖/記者湯興漢攝)
文/玩股華安
國防預算創高但分期落地,題材先行營收滯後;預算仍需等待,盯關鍵時點2026年逢回佈局。
今年,國防預算成了股市最亮的探照燈。行政院送進立院的 2026 年公開國防預算 9,495 億元,佔 GDP 3.32%、年增 1,768 億(約 22.9%);總統並設定 2030 年上看 5% 的長期目標。更關鍵的是,這次以「北約模式」統計,把海巡、退輔與社會韌性納入「廣義國防」;名目拉高了,但核心軍費的實質增幅,未必等比例進倉。在野黨也質疑軍人加給未優先處理,顯示政治攻防仍在延長賽。
投資人最該釐清的,是錢的三層結構與時間差。第一層是你看得到的「公開預算」:9,495 億還在立院審議,屬 2026 年度帳,即使過關,最快也要到 明年第一季纔開始動用。第二層是「特別預算」:韌性特別預算總額 5,500 億,其中國防部 1,132 億用於指管通信韌性、設施更新與戰備存量,程序上與年度本預算各走各的。市場另傳「不對稱作戰與作戰韌性特別預算」規模逾兆元,但尚未完成送審,且被認爲恐排擠經發或社福。第三層是「機密/特別軍購」:例如 E-2D 預警機與約 4.875 萬架軍用商規無人機,目前不在公開預算中,極可能以其他途徑編列。把三層合起來,2026 年的國防相關支出天花板勢必高於 9,495 億,甚至有機會接近 一兆至一兆五千億;但最終能否執行,仍存在變數。
時程爲何關鍵:市場時鐘 vs 財報時鐘爲何這麼在意時程?因爲就算預算通過,最快也要明年才能使用;一旦某些預算在立院卡關或縮減,軍工股的變數會大增。同時,美國「去中化」是結構性背景,「非紅供應鏈」正在重組,而中光電(5371)也被市場認爲受惠程度最大。臺廠只要補齊資安與品質體系門檻,就能站上更核心的位置。
市場熱門軍工股中光電(5371):非紅供應鏈卡位中光電(5371):子公司 (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CiRC 去年承接國防部 3,000 臺無人機,今年已交付約八成,今年營收估破 20 億;真正的大菜在後頭——國防部 2026–2027 年規劃採購 4.87 萬臺、金額上看 500 億,仍在徵商期。公司同步申請 CMMC,並評估赴美設廠,目標是把「題材」變成「長約」。交易上,你的觀點是百元區域有強力支撐;策略上可把 2026 年第二季視爲再佈局的較佳窗,等預算啓用與新案節點同步,因此帶動中光電一口氣從60元強攻至最高141元,但投資人需留意想看到營收成長,恐怕須等到明年纔會有明顯增幅。
漢翔(2634):MRO 穩底+反制系統漢翔(2634)則提供穩定底盤:MRO 長約與勇鷹高教機交機節點可見度高;今年在航太國防展推出的無人機反制系統與「電力島」把技術線往系統整合推進。美系軍工供應鏈方面,漢翔已取得 CMMC Level 2 資安驗證並完成 SPRS 登錄,並與美國 Shield AI 籤合作協議切入 V-BAT 等無人機生態,努力爭取國際訂單,
兩套時鐘與佈局時點題材始終走得比現金流快。就算新聞再熱,預算真正能動用仍在明年之後,許多款項還要經過立院往返與特別、機密預算的分案分期。市場會先反映想像,業績自然落在後面。即使因去中化接到美國訂單,但由於軍工訂單多采合約制、美方去中化也難以一步到位,整體進程將以漸進爲主,對臺廠營收的帶動更可能是逐步擡升而非跳躍式成長。眼下軍工族羣有作頭疑慮,技術面必須緊盯月線能否守住;一旦跌破,就把耐心留到預算臨近啓用、案子真正落地時,再來進場佈局,其中中光電的技術與國際合規最完整,未來即使遭遇修正,也可在季線關卡逢低留意。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