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類CPI重返2% 管理費持續走高、居住成本續升

主計總處估計,臺電今年調漲電價,將使2025年全年CPI年增率增加約0.01個百分點。記者許正宏/攝影

主計總處公佈最新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其中居住類指數年增率達2.00%,終止連續六個月低於2%的局面,寫下近七個月新高。住宅管理費指數已連三個月維持在109.91的歷史高點,年增率達5.32%,顯示居住相關支出壓力再度升溫。

進一步觀察居住類下五個細項指數,年增率幾乎全面擴大。其中,房租指數年增2.14%,維持2%以上的高檔;家庭管理費用上漲5.57%,寫近九個月最大增幅;水電燃氣漲幅達3.76%,更是近11個月來新高,漲勢最爲顯著。

家庭管理費用包含家事服務費、住宅管理費,還有清理水塔、家電維修等其他家庭管理費用。主計總處分析,家事服務費受到10月連假較多,相關的清潔服務增加禮金支出而上升;住宅管理費則多與社區管理費調升有關,屬易漲難跌項目,價格一旦上修,後續通常僅持平或續漲,鮮少有下修的空間。

水電燃氣指數則反映電價調漲效應。主計總處估計,臺電今年調漲電價,將使2025年全年CPI年增率增加約0.01個百分點,2026年則再增0.04個百分點。雖居住類整體通膨並無高於警戒線太多,但居住成本長期呈現緩升趨勢,尤其租金與住宅管理費爲固定的大筆支出,後續若再遇能源或其他成本上升,恐使民衆的居住壓力持續擴大。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北部大樓社區管理費過去多落在每坪50至90元之間,但近年新社區普遍拉高至每坪100至150元,若屬高端住宅,甚至達200至250元以上。

賴志昶分析,管理費上揚與「小宅化」趨勢有關。新建案多爲小基地、低戶數設計,固定公共開銷需由較少住戶分攤,單戶成本自然提高;再加上房價高漲推升相關服務與維護費用,帶動整體管理成本墊高。雖然不同社區的管理品質,也會造成管理費有所差異,但只要小宅趨勢化不變,總體而言管理費就難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