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債4千億 學者:政府缺開源能力

行政院會21日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長卓榮泰(左三)率副院長鄭麗君(右三)等人說明。卓揆指出,明年度預算舉債達4000億元。(陳君瑋攝)

行政院會21日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部分面臨新版《財劃法》造成中央財源大減,共編列2兆8623億元,較去年減少3025億元;歲出3兆350億元,較去年小幅增加1100億元。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批評,縱使部分原因是受統籌分配稅款增加釋出4165億元影響,但稅收編列只增加1000多億元,確實偏向保守。

主計總處指出,依新制《財劃法》,115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爲8841億元,較114年度增加釋出財源4165億元;一般性補助款部分,因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1年度預算數,115年度編列2501億元,與114年度相同。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國家經濟正處於高度成長階段,但新版《財劃法》上路,明年要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稅款比今年多了58%,中央財政會出現極大缺口,而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加上2項特別預算,舉債剛好達4000億元。

而明年度稅課收入較今年大幅減少3038億元,主因在減列營業稅3534億元,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說明,也是受新版《財劃法》影響,中央地方分配比例大幅調整,營業稅部分,目前只剩1.5%基金經費、3%統一發票給獎經費,剩下95.5%都將撥給地方。

對此,陳國樑提醒,明年度就要舉債高達4000億元,顯示賴政府沒有「開源」或尋找其他財源的能力,2026年的舉債數已經是蔡英文執政8年的新增舉債數額。未來還有風災治水的特別預算、及韌性特別條例的特別預算5900億元,都需要依賴舉借。

尤其國防預算確實已經排擠到其他行政資源,且有嚴重灌水的情況,是否能符合美國「增加國防預算」的期待,還猶未可知。他強調,目前對於美國對等關稅談判,臺灣承諾要投資多少還在蓋牌當中,這些因素恐將造成臺灣債務和財政紀律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