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波音「原機返回」 陸商務部批美關稅政策「波音也是受害者」

▲廈航拒收即將交付的波音客機。(示意圖/翻攝新浪財經)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實施後,面對大陸的「奉陪到底」,仍持續加徵關稅,雙方陷入僵局,連帶影響雙邊貿易來往。據悉,4月19日至21日已有三架波音737 Max客機從舟山機場起飛,返回在美國西雅圖的機場,其中,兩架飛機落地時,機身已完成「廈門航空」和「中國國航」的塗裝,吉祥航空也決定延後接收欲交付的波音客機。

對此,大陸商務部發言人今(29)日迴應稱,中美兩國在民航領域保持長期互利合作,有力推動兩國貿易和人員往來,「美方揮舞關稅大棒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擾亂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很多企業無法開展正常貿易投資活動,中國的相關航空公司、美國波音公司都深受其害。」

該發言人強調,「中方願繼續支持兩國企業開展正常的商業合作,希美方能傾聽企業的呼聲,爲企業正常貿易投資活動創造穩定可預期的環境。」

▲波音737客機。(圖/翻攝新浪財經)

數據顯示,一架波音飛機在製造過程中,大約有78%的零組件依賴外包,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大陸,以波音787爲例,製造一架需要400公斤稀土材料,在關稅疊加和資源管制的限制下,每架造機成本需額外支出800萬美元。

而在成本增加的環境下,截至2025年4月26日,大約有130架波音客機等待交付中國。若依單價1.2億美元計算,總金額約156億美元,以40%的尾款爲例,延伸的待付金額約爲62.4億美元,如加上125%的關稅後,身爲買方的大陸航司將額外付出78億美元的成本,平均每架飛機6千萬美元,成爲一筆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