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秋日旅行避險須知】高齡旅行 2大法則避險
高山醫學專家王士豪(中)曾協助譚老爹(右)登上玉山主峰,一圓他攀登臺灣第一高峰的夢想。圖/王士豪提供
告別了酷暑、揮別了學生暑假的旅行旺季,秋日涼爽舒適、視野清晰、景觀豐富,是退休族最愛的出遊季節。
急診科醫師、高山醫學專家王士豪熱愛高山,曾經協助八十五歲的譚老爹一圓登上臺灣的最高峰——玉山主峰的心願。王士豪認爲,「事前評估」和「疾病管理」,是年長者確保旅行安全的不二法則。
王士豪指出,年長者爬山,高山症比率反而比較低,因爲腦組織隨着年齡增長而有萎縮,腦內有較多空間可以應付腦血管擴張,使他們在高地環境適應良好,高山症出現比率只有一到兩成(一般成人超過三成)。
慢性病與跌倒 長者最大隱憂
因此,高齡者旅行的最大風險不是高山症的預防,而是慢性病及其他疾病的管理,還有活動力下降、跌倒、失智迷路等狀況。
因此事前系統性醫療評估與準備很重要。王士豪建議,除了去旅遊醫學門診針對行程作用藥評估、慢性病回診拿藥之外,也要到原分科門診回診,例如有肺氣腫者需看胸腔內科;若有換過人工髖關節,則需看骨科。
除了醫療準備,行前也要進行體能適應。當初譚老爹爬玉山前,就乖乖遵照醫囑做健走、登階、郊山做體能訓練等等。
如果是長時間高海拔的旅行,出發前不妨在臺灣先做高海拔適應,例如合歡山是很好的高地適應地點,不僅容易到達,若有狀況也容易撤退。王士豪說明,高山適應訓練可以刺激人體制造更多紅血球,來攜帶更多氧氣,增加身體在高山環境的適應,但是紅血球壽命是九十到一百二十天,高山適應要在登高山前三個月以內纔有效果。
熱愛高山的王士豪,在還沒拿到醫師資格前就已取得高山向導證。圖/王士豪提供
郊山也有風險 帶齊基本裝備
最後王士豪提醒,臺灣是個多山國家,疫情之後爬山風氣更盛,但千萬不要輕忽爬郊山的風險管理。高山因爲救援困難,所以大家上山前比較慎重,郊山反而容易輕忽。但事實是,郊山樹林茂密,發生山難不一定好找。
王士豪說,除海拔高低、沒有高山症外,高山會有的風險,郊山都會有,像中暑、失溫、寒流,因此爬郊山,基本裝備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