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老後財務自主】看太多悲劇 醫籲「留房養老」

醫師陳乃菁呼籲民衆,善用「留房養老」信託。圖/陳乃菁提供

採訪前幾天,她才聽到何媽媽的故事。何媽媽用心栽培兒子去美國唸書拿到博士,畢業後在當地就業。不久前,兒子要喪偶的媽媽賣房變現、一起去美國,「妳也老了快八十歲了,來美國,我照顧妳。」何媽媽賣掉房子、把錢給了兒子,拉着行李跟兒子到機場,然後兒子說要上廁所就再也找不到人。她現在靠低收補助過活。

另一位藍奶奶,她年老時把資產逐漸分給孩子,想着日後讓孩子照顧。大女兒拿到兩間加油站;二女兒分到一排五間房子,但心有不平,她覺得姊姊的加油站比較值錢;小兒子拿走了所有的錢和股票後消失不見。

藍奶奶目前名下沒有任何資產,住在高檔安養院,三個孩子不會來看她,卻常爲了要分攤多少安養院費用吵架,還因爲財產分配反目成仇訴訟。

陳乃菁感嘆,相仿故事一再發生,這些長輩雖有豐厚資產,卻因爲理所當然認爲老後生活及病後照顧交給孩子就好,沒有自主思考、妥善規畫,導致老年失去自主權與照護品質。

她認爲,親子的關係應獨立於金錢之外,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支持、各自安好,宛如朋友般的互動。孩子不要覺得父母的資產就是我的,期待繼承遺產;父母也別理所當然認爲自己的老後是兒女的責任。她呼籲每個人都要及早思考,「什麼是我舒服的生活方式、偏好的老年生活,我要如何用自己及公共的資源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