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影節|北京將投入2億元專項資金專用於推動文化新質生產力發展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程靚)4月21日,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技術論壇暨‘光影未來’電影科技單元啓動式"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霍志靜表示,爲支撐去年11月出臺的北京市關於培育文化新業態、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的10條措施,北京即將投入2億元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推動文化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這一專項資金將對正在投入開發和已經落地見效的文化新質生產力優質項目予以扶持和獎勵。

據《2024年北京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去年,北京電影備案立項影片達到775部,佔全國總量的1/4以上,4部京產電影進入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17部京產電影票房過億,佔全國55部過億國產影片的31%。另外,北京註冊運行的影視企業有約11000家,其中有近500家大型影視企業,當中上市影視企業達到18家。年度票房前50的國產電影註冊在北京的出品企業總量近300家。

現場,霍志靜推介了四項北京在近幾年出臺的影視和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支撐政策,包括去年2月出臺的關於推進首都影視業高質量發展的12條措施,去年11月出臺的北京市關於培育文化新業態、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的10條措施,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和北京影視攝製服務機制。

此外,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在推介《北京市科技賦能文化領域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時稱,將主要在三方面發力:一是技術向新上水平,不斷提升文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場景向新上高度,聚焦影視、文旅、文物等領域,促進大模型、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應用;三是生態向新上廣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科技產業集羣。

據《行動計劃》,預計到2027年底,實現5項以上重大標誌性文化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打造10個以上科技賦能文化標杆應用場景,促進100項以上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建設一批融合示範基地和產業園區,涌現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企業,切實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