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難產!雲林布袋戲劇本徵件遇瓶頸 延長收件一個月

雲林縣府鼓勵優秀創作者撰寫布袋戲劇本,也在校園推廣學生們學習布袋戲,圖爲西螺國中布袋戲團公開演出。(周麗蘭攝)

雲林縣立案的布袋戲團超過120個,縣府今年啓動「布袋戲傳習中心旗艦計劃」,首次舉辦劇本創作徵件,總獎金達65萬元,原定10月15日截止收件,不過徵件自6月公告以來,至今投稿作品尚未達10件,雲林縣府文觀處爲讓創作者有更多構思時間,收件截止日期延長1個月,得獎劇本由縣府媒合得獎作品與劇團合作演出。

本次徵件劇本須爲60分鐘以上完整演出劇本,且不得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補助計劃、雲林文化藝術獎、雲林縣偶戲金掌獎(含青年金掌獎)前三名得獎作品或已公開演出的作品。

雲林縣府首次舉辦布袋戲劇本創作徵件,總獎金達65萬元,原定10月15日截止收件,因投稿數尚不多,延長至11月15日收件截止。(雲林縣府提供)

預計選出5件優秀作品,不限古典、金光、劍俠風格或其他新創布袋戲類型,首獎獎金30萬元、二獎15萬元、三獎10萬元,另有佳作兩名各5萬元。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布袋戲劇本撰寫難度高,因此除延長征件時間外,也積極與臺北戲曲學院聯繫,鼓勵更多戲劇專業人才投稿。

她強調,雲林是布袋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與重鎮,爲了注入新觀點與新能量,縣府今年推動三大計劃,包括劇本徵件、旗艦節目製作、經典劇目巡演,以吸引更多年輕世代參與,拓展不同年齡層觀衆。

文觀處指出,5件優秀新劇本出爐後,將公開遴選5個「旗艦節目製作演出」布袋戲團,以得獎劇本爲基礎製作新戲,每團最高可獲補助128萬元。另遴選5個「經典劇目巡演推廣」劇團,可重新演繹過去曾演出的經典劇本,每團最高補助52萬元。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長李京曄指出,布袋戲劇本難產的原因在於缺乏專門教學管道,能以臺語文撰寫,又熟悉掌中戲的人才不多,能同時兼顧語言與布袋戲的創作者極爲稀少。

李京曄解釋,布袋戲是由一名「主演」詮釋所有角色,包括個性、聲音與情境,爲主演的特色而量身打造劇本困難度更高,加上布袋戲以「偶」爲核心,相較於真人演出不同,偶戲更看重編劇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