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將滿月 中央協調所最慢22日退場 將成立9組推動重建工作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救災將邁入1個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最慢本月22日退場。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救災將邁入1個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最慢本月22日退場,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未來轉型爲「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將成立9組、派遣10人在花蓮,推動處置堰塞湖、復建與重建等短中長期工作。
季連成指出,未來協調會報有9個分組,包括堰塞湖處置組、農業復建組、交通橋樑組、堤防復建及河川疏濬組、環境及公共設施復原組、協助收容安置組、家園復建組、校園重建組、產業及觀光振興組。除了執行秘書由政委陳金德擔任,副執行秘書分別由李孟諺、行政院東辦執行長洪宗楷負責。
依據中央協調會報組織架構圖,堰塞湖處置組由農業部、國科會負責,任務重點爲堰塞湖警戒及監測安全等;農業復建組爲農業部處理,負責農村再生、休閒農業區及社區產業、農業生產環境重建等;交通橋樑組由交通部負責馬太鞍溪橋重建交通等事宜;堤防復建及河川疏濬組爲經濟部與農業部,處理河川堤防加固、河砂疏濬事宜。
環境及公共設施復原組由環境部與內政部負責,環境清理、雨污水下水道系統、淤泥及廢棄物處置;協助收容安置組爲內政部、衛福部、原民會,收容安置場所環境優化、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短期收容安置等。
家園復建組由內政部與原民會負責家屋(中繼屋)中長期安置;校園重建組爲教育部與運動部,處理受災校園及運動場復原重建;產業及觀光振興組由經濟部與交通部負責,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產業及觀光振興工作。
季連成說,災區搶災救援工作告一段落,未來會無縫接軌進入長期的復原重建階段,至於何時啓動還是得看這次風神臺風跟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的程度,一定會確定這邊穩定以後纔會轉型。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最慢本月22日退場,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未來轉型爲協調會報,將成立9組、派遣10人在花蓮。記者王思慧/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