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困難人員看過來,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這份指南請收好!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就業困難人員看過來, 這份保障指南請收好!
內蒙古日報記者 馬芳
就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就業遇到困難時該怎麼辦?近日,記者採訪了自治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答疑解惑。
問:就業困難人員如何認定?
答:就業困難人員是指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願望的城鎮常住人員,並已進行失業登記的符合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的6類人員。大齡失業人員,指在常住地連續居住6個月以上且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1年以上的年滿40週歲女性、滿50週歲男性及以上失業人員;殘疾人員,指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指同一家庭戶口內有2名及2名以上共同生活成員,並且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的家庭成員均進行失業登記,且無經營性、投資性收入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員;失地農牧民,指依法被旗縣級以上政府實施統一徵地後,完全失去原承包耕地或草場,女性年滿40週歲、男性滿50週歲及以上的農牧民,正在享受的徵地補償月標準高於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的人員不在此類人員範圍;長期失業人員,指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且連續失業登記1年以上女滿35週歲、男滿45週歲的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指離校2年及以上從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主要指從全日制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
問:就業困難人員如何申請?
答:本人持身份證件(或社會保障卡或《就業創業證》,非本地戶籍人員需提供居住證明)等有效證件到社區或未設社區的蘇木鄉鎮(街道)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申請。同時,按照範圍和認定標準,不同類別人員按需分別提供材料。殘疾人員提供殘疾人聯合會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失地農牧民需提供土地徵用相關證明材料;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提供畢業證等證明材料;長期失業人員提供民政部門核發的最低生活保障證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也可採取“勞動者書面承諾+部門信息覈查”的方式受理。零就業家庭成員證明材料和社會保險繳費證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內部獲取。
問:工會能爲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哪些服務?
答:工會“孃家人”爲就業困難羣體提供一對一的就業管家服務,涵蓋精準對接求職需求、簡歷製作與優化、崗位精準匹配、面試技巧指導、就業創業諮詢、技能培訓提升、心理諮詢以及法律諮詢等。通過填寫《就業管家服務預約登記表》《個人就業情況及求職意向調查表》《企業用工需求調查表》,即可預約專屬工會就業管家。
問:就業困難人員如何申領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答:就業困難人員申領靈活就業社保補貼需滿足以下條件:法定勞動年齡內;已認定爲就業困難人員;存在有效的靈活就業記錄。同時,以靈活就業形式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覈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爲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