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女童被“管教”致死,當用法律之嚴遏制“虎媽”之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朱文龍
近日,“溫州一母親疑毆打女兒致死”一事引發關注。15日,浙江溫州市甌海區郭溪街道辦事處發佈通報,確認此事屬實。目前,女孩的母親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從通報來看,死者只有九歲。這個年紀的少女,本應盡情享受成長的快樂,卻因一場“管教”離開人世,施暴者竟然還是自己的母親。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就這樣被暴力摧毀,令人痛心。
孩子的母親被刑拘,這個結果不意外。我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均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違反有關規定,輕則構成違法,重則涉嫌犯罪。這名母親用暴力手段“管教”孩子,導致了孩子死亡的嚴重後果,必須讓她付出應有的代價。這不僅是對死者的告慰,也是對其他家長的警醒。
在相關新聞評論區,有一種觀點需要引起警惕。有網民留言稱,這名母親的錯不在於“打孩子”,而在於“下手狠”。令人憂心的是,這樣的論調竟然贏得了不少點贊。這說明,依然有不少家長秉持着“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器”的觀念。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個原因是不少人從小就受到棍棒教育,當他們爲人父母時,也將這一方法用在下一代身上,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一時難以扭轉。
此外,“雞娃”的社會氛圍,也助長了棍棒教育之風。不少家長望子成龍,一門心思讓孩子考高分、進名校,眼裡容不得一點“瑕疵”。一旦孩子成績沒考好、作業沒寫完,有的家長立刻火冒三丈,抄起東西就想“教訓”孩子,認爲“打一頓就記住了“不打不成才”。具體到此次事件,據媒體報道,孩子的母親之所以對孩子下狠手,只是因爲孩子在學校“犯了錯”。這種落後、過時的教育觀念一日不清除,同類事件就有可能再次發生。
棍棒教育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幫助家長糾正錯誤觀念,需要多方協作綜合施策,其中最爲關鍵的是嚴格執法,用法律之嚴遏制“狼爸虎媽”之暴。對於“打罵孩子”事件,相關部門要堅決給予依法嚴肅處理,該教育的教育,該取消撫養權的取消撫養權,不能單純爲了維護家庭和諧而和稀泥。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