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溫、食可蒸 商代青銅器也有現代黑科技

正在江西省博物館內展出的獸面紋提樑方腹青銅卣,被認爲是過去飲酒時做爲「保溫杯」使用。(中新社)

正在江西省博物館內展出的素面三足青銅甗,被認爲是幾千年前的「蒸鍋」,用來蒸煮食物。(中新社)

3000多年前在大陸南方地區的寒冷冬日,先民們如何喝上一口溫熱的保溫酒?正在江西省博物館展出的考古文化展「虎踞江南——新干大墓與青銅王國」展覽中,其中一件商代青銅酒器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曾參與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考古發掘的江西省博物館首席專家徐長青說,這件獸面紋提樑方腹青銅卣的青銅酒器不僅巧奪天工,更有滿滿「科技感」。他逐一說明設計,蓋紐做成蟠蛇銜圓環,提樑做成長身獸首形,同時蓋和提樑可以活動便於開合與提取。尤其更內有乾坤,有機關可控制酒的溫度,類似於現代的保溫杯。

「方卣的腹部中央,鑄造成方槽,形成十字形管道,可以放置炭火或浸入沸水調節酒的溫度。」徐長青表示,這件青銅卣器體採用渾鑄技術,但蓋、提樑、環鈕則採用分鑄法,分別鑄造,然後逐一鑄接成型,鑄造工藝十分講究。

據中新社報導,展覽中還有一件數千年前作爲「蒸鍋」的素面三足青銅甗。器物上半部分爲甑,下半部分爲鬲,共同組成「甗」。甑與鬲連體,連接處內收,可置箅。與現代蒸制食物時在下方放置紗布時一樣,古代先民也用箅將食物與鍋底隔開。

「這件器物使用時在足部生火,鬲內裝水,以蒸汽蒸煮食物,實現功能類似於現在的蒸鍋,但在三千餘年前,這件器物可能更多是用於禮儀與祭祀。」江西省博物館藏品保管部副主任陳書遷說明,這件器物出土時底部有很厚的煙炱,或說明下葬時用這件器物蒸或煮過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