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裡的“穿梭外交”前後:美與俄烏分別會談下各方分歧不斷

當地時間3月27日,一場旨在爲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峰會在巴黎舉行,向世界展示歐洲推動解決衝突的決心。但部分會議議題卻凸顯歐洲內部存在分歧。

就在幾天前,美國“撇下”歐洲,在沙特利雅得的一間酒店裡,先後與烏克蘭、俄羅斯舉行會談。始於上世紀70年代的“穿梭外交”,再度上演。雖然各方在黑海安全航行、暫停能源設施打擊上達成共識,但領土問題仍懸而未決,俄烏還互相指責對方仍在發動襲擊。

美國提議停火半個多月仍未落地,站在停火與衝突的十字路口,和平之路有多遠?27日,有國際問題研究專家向南都、N視頻記者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在推動停火談判時,和歐洲國家缺少充分的溝通,是一種明顯的“越頂”行爲。還有人認爲,美國目前通過施壓烏克蘭,以滿足俄羅斯提出的部分條件,期望俄羅斯儘快坐上停火談判桌,結束衝突,但三方立場存在差異,口頭共識要落地,面臨諸多變數。

當地時間3月23日至24日,美國代表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一間酒店裡先後與烏克蘭、俄羅斯代表團舉行會談。新華社發

酒店裡的“穿梭外交”

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麗思卡爾頓,是一家極盡奢華的五星級酒店,座上客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超級富豪、國家元首,以及沙特王室成員。特朗普第一任期內首次出訪沙特,就被安排在這間酒店下榻。

3月23日至24日,同樣在這間酒店,美國代表團“遊走”在不同房間,先後與烏克蘭代表團、俄羅斯代表團進行“技術性談判”。25日,美烏代表團舉行新一輪會談。

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中東問題上始創“穿梭外交”,時隔半個多世紀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在中東上演了一場酒店裡的“穿梭外交”。而近期以來,美方已多次與俄烏在沙特進行外交接觸。

當地時間24日晚間,俄美談判代表結束在沙特利雅得的談判。

“一方面,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彼此之間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施壓烏克蘭儘快達成俄烏衝突停火,並且不希望歐洲參與進來,想撇開歐洲這個干擾因素。”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向南都記者分析。

他表示,在美方看來,歐洲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不利於俄烏儘快實現停火,所以不願讓會談在歐洲舉行,而沙特遠離歐洲,地理位置上符合美方訴求。“烏克蘭和沙特關係也還過得去,不會引發烏克蘭方面的強烈反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談後,俄美烏三方分別發表有關會談成果的聲明。各方在黑海安全航行、停止對能源設施襲擊上達成共識。此前,特朗普曾呼籲俄烏達成30天停火協議,但隨後俄烏雙方相互指責,地面行動也未停歇,這份臨時停火協議也不了了之。

韋宗友認爲,此次會談在美方推動下,各方在黑海停火協議等議題上達成共識,這像是縮小版停火協議。“如此來看,目前取得了一定進展。”

俄方進一步提出,在解除對涉及國際食品和肥料貿易的俄羅斯銀行、製造商和出口商的制裁之前,難以確保黑海的安全航行。此外,俄方還要求將該國銀行重新接入SWIFT系統。由於歐洲央行是SWIFT系統的監督機構之一,俄羅斯銀行想要重新接入SWIFT系統,需要得到歐盟批准。“這不僅需要美國同意,還得歐盟點頭。”

韋宗友認爲,在具體實施黑海停火協議上,俄美烏立場存在差異,口頭共識要落地面臨諸多變數。

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將繼續加強海軍艦隊建設,竭力鞏固海上強國地位。此前,俄羅斯政治學家亞歷山大·杜金也指出,日前舉行的沙特利雅得會談是“純技術程序”,所有根本問題只有在元首協調的層面才能解決。

歐洲開會展示“存在感”

另一邊,被“撇下”的歐洲,難免有所焦慮。

韋宗友認爲,美方的一系列舉動,如“提議”北約盟友把國防開支增加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責歐洲最大威脅來自內部而不是外部、明示烏克蘭需要在領土歸屬問題上作讓步等,再加上此次“撇開”歐洲,與俄烏在沙特會談,無疑會對跨大西洋關係造成極大衝擊,致使歐洲對美國安保承諾缺乏信心,甚至提出進一步加強戰略自主。

當地時間27日,援烏“意願聯盟”峰會在巴黎舉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多個歐盟和北約成員國代表應邀出席。峰會由法國總統馬克龍主持,主要討論對烏援助及未來停火後對烏提供安全保障等議題。

當地時間3月27日,援烏“意願聯盟”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總統馬克龍(中)、英國首相斯塔默(左)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右)等與會。

數週以來,英法作爲牽頭人,一直試圖與盟友推進未來在烏克蘭的“維和部隊”的計劃。馬克龍也在此次峰會後表示,將派遣一個英法兩國組成的團隊前往烏克蘭,以研究制定未來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提到,會派遣部分成員國的維和部隊前往烏克蘭的某些戰略地點駐紮,以便在達成和平協議時發揮威懾作用。但他同時坦言,這個提議並未在成員國之間達成一致,因此只會從幾個國家抽調。

有媒體分析指出,這是英法舉行的第三次“意願聯盟”峰會,反映出歐洲人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擔憂。不過,歐洲在提供安全保障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很難取得進展,因爲停火的前景遙遠,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羅斯如何反應以及美國將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其盟友。

在此之前,法國總統府25日在談及美國白宮當天公佈的利雅得會談成果時稱,成果“方向正確”,但對實現俄烏停火而言仍“不夠”。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韋進深向南都記者分析,特朗普政府關於結束俄烏衝突的設想分爲兩步:一是停火,二是簽署和平協議。其中推動停火的做法是美俄首先進行談判,然後舉行美俄烏三邊談判。在特朗普的設想中,歐盟或者歐洲國家將參與關於簽署和平協議的談判中。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推動停火談判時,和歐洲國家缺少充分的溝通,是一種明顯的‘越頂’行爲,進而導致歐洲感覺被‘孤立’。”韋進深說。

在他看來,特朗普的做法充分反映了美國在歐洲地區安全秩序中的“主導”地位和獨特作用,這難免會讓尋求防務與安全戰略自主的歐洲產生別樣的心態,感覺自身在歐洲安全事務中話語權受到削弱。“事實上,歐洲國家不主導歐洲安全事務的事實已存在80多年。特朗普的做法讓歐洲再次認識到這一事實,雖然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韋進深認爲,如果歐盟能夠率先與俄羅斯就取消對俄製裁問題進行對話或談判,將會極大改善歐洲在這一問題上的被動局面,提高歐洲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普京於當地時間27日直言,俄羅斯準備與歐洲共同解決烏克蘭問題,但是歐洲企圖“牽着我們的鼻子走”,俄羅斯不想因爲信任所謂的合作伙伴而犯錯。

停火與衝突的十字路口

俄美烏會談後,俄烏戰火未歇。

烏克蘭軍方26日說,當地時間25日晚8時至26日凌晨,俄軍向烏境內發射了117架無人機,蘇梅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等多地遭襲擊。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同日則表示,烏軍仍試圖襲擊俄方能源基礎設施。而根據克里姆林宮網站25日通報,俄美在利雅得會談的主要成果包括五項,其中之一是俄美爲停止打擊俄羅斯和烏克蘭能源設施制定措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新華社發

俄烏能否達成臨時停火,仍是未知數。和平之路還有多遠?

韋宗友認爲,從烏克蘭角度來說,停火絕不能以犧牲其主權和領土完整爲代價,目前來看,澤連斯基不會承認被佔領土歸俄羅斯。而特朗普主張先停火,後續再討論領土等問題,包括如何監督停火、是否解除部分制裁,以及實現持久和平的條件等。特朗普認爲,當前戰場前線大部分區域已被俄羅斯佔領,讓俄羅斯全部吐出來,雙方又會陷入無休止戰爭。

“俄烏及美歐之間存在巨大分歧。”韋宗友向南都記者分析,目前來看,美國向烏克蘭施壓,烏克蘭在軍事上仰仗美國支持,一旦美國斷供,烏軍前線戰場難以爲繼;但美國對俄羅斯沒什麼太好的施壓手段,目前戰場形勢對俄羅斯更有利。一方面俄羅斯口頭上表示歡迎美方提出的停火協議,另一方面又提出條件,比如要求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即便美國在北約問題上讓烏克蘭死心,在烏克蘭國內政治問題上,烏克蘭也不太可能按俄羅斯的立場來。

“美國目前通過施壓烏克蘭,滿足俄羅斯提出的部分條件,期望俄羅斯儘快坐上停火談判桌,結束衝突。”韋宗友說。

韋進深則向南都記者表示,歐洲應當從構建地區安全秩序出發,提出解決俄烏衝突的歐洲方案,該方案內容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烏克蘭監督停火與維持和平的計劃;二是時機成熟時啓動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談判;三是如何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

當地時間27日,普京公開表示,可以在聯合國主持下,與美國、歐洲以及俄盟友共同討論在烏克蘭實行臨時管理的可能性,以便在烏克蘭舉行民主選舉。“(待烏克蘭)建立一個有能力的、受信任的政府,(俄羅斯)再與其開始和平條約談判,簽署全世界都承認的、可靠和穩定的合法文件。”

他說,俄羅斯贊成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所有問題,“但要消除導致今天局面的根源”。

出品:南都即時

採寫:南都記者 樑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