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斗南淹水原因 第五河川分署:大湖口溪水倒灌

3日雲林斗南鎮建國三路等地淹水,第五河川分署比對多筆資料發現,大湖口溪水位高,水位壓力加速溪水倒灌入雨水下水道;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今天找相關單位會勘,研擬治水計劃阻絕倒灌。

雲林縣連日降雨不斷,3日斗南鎮建國三路等地淹水,滾滾泥水從孔蓋冒出來,造成約300戶淹水,且大湖口溪水位一度飆升至32.16公尺,逼近堤頂高度32.96公尺,情勢相當危急。

張嘉郡今天邀集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國土管理署下水道工程分署副分署長沈益生、第五河川分署長吳明華及斗南鎮長沈暉勳等人會勘。

第五河川分署綜合現場調查與分析,此區屬於斗南地區G幹線下水道系統,G幹線主要收集建國三路周邊地區雨水,並於仁晟橋下方排入大湖口溪;但此處排放口尚未設置閘門或逆止閥等防止倒灌設施,當大湖口溪水位上升時,溪水將倒灌入下水道系統,導致系統內部壓力升高,進而造成斗南鎮淹水。

王藝峰認爲,造成淹水原因衆多,大家分工合作,水利署先將河道清疏,在自動水門完工前,配合雲林縣府先建置簡易式抽水站,協助排放內水,解決淹水問題。

雲林縣水利處提出分階段改善,首先在雨水箱涵出口做水閘門;第二階段把雨水箱涵改成順向接大湖口溪,再配置一個簡易抽水站;第三階段期盼水利署加強清疏、放水路改善,讓大湖口溪水位下降,市區低窪處雨水纔可排出。

沈益生表示,斗南雨水下水道建置已超30年,近2年才發生溪水倒灌造成市區淹水,建議水利署加強河道疏浚,同時請縣府針對此區域地下水道做檢討規劃。

張嘉郡強調,要治水不要政治口水,既然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建議縣府儘速設置水門或逆止閥,改善排水系統,阻絕倒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