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資產600萬以上,一定要考慮全球配置養老
作者 | 雅寧
這兩年來,樓市遇冷,手裡的房子一跌再跌;股市震盪,虧得一塌糊塗;市場利率下行,大額存單到期後發現利率又低了一大截;財富機構暴雷,本金打了水漂......
在我們舉辦的線下沙龍活動,接觸到的許多中高淨值客戶,都遭遇過上面這樣的情況。
手裡的錢該投去哪裡?這大家問的最多的問題之一。
《2024胡潤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擁有600萬資產的家庭有512.8萬戶,千萬資產“高淨值家庭”206.6萬戶,億元資產“超高淨值家庭”13萬戶。
已經連續兩年,邁入“中高淨值人羣”的家庭數量在減少。
可以推測的是,由於這幾年國內經濟不景氣,投資不確定性增加,高淨值人羣的資產也有所縮水。
錢投到哪裡才能增值,不僅是當下個人投資者的難題,也困擾着許多機構投資者。
從國家隊公佈的投資數據,也能窺見這一點。
2023年社保基金資產總額達到3萬億元。這3萬億元的資產,投資收益額只有250.11億元,投資收益率爲0.96%。
據社保基金公佈的數據,這3萬億資產有超過88%比例投資了境內資產,還有不到12%的比例投資了境外資產。
爲什麼投資收益率這麼低呢?因爲大部分資產都投在了境內。
2023年的全球股指排名中,上證指數、創業板等的收益爲負,全球排名墊底。
顯然,社保基金的投資能取得正收益,不到12%比例的境外資產投資“立了大功” 。
因此,爲了彌補國內收益的不足,不論機構還是個人,放眼境外市場是必然選擇。
中投公司(以下簡稱“中投”)的投資運作值得參考。
中投多年來一直堅持全球配置原則。截至2023年末,中投過去10年在境外累計年化收益達6.57%。
年化收益超6%的回報,是怎麼實現的呢?
原來,中投將更高比例資金投向了境外資產。
據中投的年報,其主要配置的資產中,33%是股票,16%是固收,48%是另類資產。投資的股票裡,60%在美國市場,25%在發達市場,14%在新興市場。
(圖片來源:財經五月花公號)
嗅覺敏銳的富裕人士,近幾年來也紛紛踏上了“出海”之路。據GlobalData,中國大衆富裕階層的海外投資比例,已從2021年的約28%上升到2023年的51%。
那麼,個人應該如何進行境外投資呢?
坦白來說,像中投這樣系統而專業的投資,個人很難去做,因爲大多數人都不是專業投資者,更談不上投資高手,更不用說海外的許多資產,普通人是難以接觸到的。
對個人來說,參與全球投資,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省心的方式,這兩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中高淨值人士青睞。我說的就是香港保險。
從2023年開始,內地掀起了一股赴港投保熱潮,香港保監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投保達590億港元,爲歷史第二高峰;2024年前三季度,投保保費達466億港元。
爲什麼說投保香港保險就可以參與全球投資呢?
投保香港保險後,保險公司會拿着保費到全球進行投資。
和中投公司的投資策略相似,香港保險公司錨定的是全球優秀經濟體的週期,投資豐富多樣的資產品類。
給大家舉個例子,宏*這家保險公司,在全球管理着4000多億加元的資產,投資範圍遍佈北美洲、歐洲、亞洲,投資的資產涉及股票、債券,以及各種另類投資,如林地、農地、房地產、私募股權、基礎設施等。
全球分散投資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分散風險,另一方面有更多機會獲得資產增長的紅利。
在長期持有保單的情況下,預期內部回報率能有6%(複利)左右。
比如這款產品,每年交 20 萬美元,交 5 年,總保費100 萬美元:
第21年末,保單預期約有304萬美元,是總保費的3倍;
第30年末,保單預期約有521萬美元,是總保費的5.2倍。
感興趣的朋友,掃碼進一步諮詢。
保險公司背後,有一支龐大的專業投資團隊在做全球投資。
宏*的資管團隊,把權益類資產和固收類資產分開管理。
權益類資產的管理規模超過1100億美元;成員是10個投資隊伍的160名資深專家,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是真正基於全球視野的投資。
固收類資產有9支團隊,包括208位投資專家,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爲全球客戶管理接近2000億美元固定收益資產。
除了預期收益高,香港保險還兼顧流動性,不僅可以滿足財富增值的需求,還適合用來做養老規劃。
比如40歲的客戶,想要提前給自己做一份養老規劃,
以某款分紅儲蓄險爲例,總保費100萬美元,分5年繳費, 年交20萬美元;
到保單第11年末時,預期每年可以提取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65.5萬);
保單第40年末,累計提取了270萬美元,此時保單預期還有279萬美元,需要用時隨時可以取出。
香港分紅儲蓄險產品,除了能規劃養老現金流,部分產品還有機會對接保險公司在內地的養老社區,享受內地養老資源。
想要進一步瞭解香港保險的朋友,歡迎掃碼加好友溝通。另外,我們準備了一份【香港保險實用手冊】,感興趣的也可以掃碼免費領取。